浅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

时间:2022-07-11 12:30:24

浅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

内容提要:近年来,各地纷纷鼓励企业“退城进郊”、“进区入园”,促进产业合理集聚,产业园区化比重不断提高。以高新区、开发区等为主体的各类产业园区,目前已经成为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在产业、出口和利用外资等方面的集聚效应日益显著。本文主要分析产业园区规划的发展以及主要的规划思路,以及对于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园区规划的种种启示。

关键词: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划产业集聚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产业园区的发展

1.1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划的概念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产业园区规划是比较全面的产业园区长远发展计划,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然而,从规划角度看,全国产业园区规划都停留在传统城市规划模式这一个层面上,进行规划设计的单位更多的是按照投资方的要求进行平面布局,而对于园区功能的定位从不深究,因此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便不计其数;园区建成后,由于招商手段的相似,造成经济效益不佳,于是越权出台优惠政策的现象也有出现;更有甚者完全只是追求规划布局构图的好看,对其可操作性视之不见,于是盲目建区、违规占地范例也层出不穷。

在规划设计前首先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开发条件与资源整合分析”、“市场调研与目标客源市场分析”、“发展定位研究”,确定其功能定位、分析其目标市场并提出经营策略;然后确定项目主要、次要、辅助功能区的划分并对其进行平面布局,提出项目的开发时序,挖掘区域特色进行“主题创意与品牌形象策划”打造项目特色。

给出项目的“实施开发模式及运营管理建议”,制定“开发计划”及进行“财务估算”,找出项目实施的“最先启动切入点”,最后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对策”。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的时代。

1.2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 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产业园区规划

2.1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过去的15年我们看到的和正在进行的,都是因为产业活动的总量增加促进的城市扩张,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推动了城市功能的提升;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以空间规划手段、构建功能性城市区域,引导和推动城市的产业经济活动能力。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

第一: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

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例如: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

第二: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一个重要的观点: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

2.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

一般而言,产业园区规划包括产业园区规划背景、发展定位、规划布局、招商策略、园区运营管理等等。

我们认为产业规划的总体规划思路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定位分析,只有将产业定位准确了,后续的空间布局、招商策略和增值服务的设计才会更加具有成效。

当然,在进行产业定位之前,我们需要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有效地梳理,为产业定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结合其他案例的自身研究的相关经验,笔者提出了“五步法”的总体规划思路。

类型园区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应先认真分析,不能盲目定位。在我国,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园区规划和建设,有些经验和方法是相通的。鉴于上文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实施,不断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科学超前、先进合理的规划,是促进资源整合、凝聚开发合力、保障开发水平、增强开发区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规划先行”、“规划即法”是最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

第二,坚持科技兴区,注重载体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园区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在不断扩大外来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加快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型。

第三,注重园区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养,不断提高人才素质。

园区可以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科技人员和海外学子等高素质人才进入园区,同时园区管理局主动促进与周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产品研发。

第四,注重政府在园区规划和建设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有效联动。

一般而言,政府都会给予园区以政策和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扶持,园区应该建立和健全高级别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和机制,使政府在扶持、引导、协调、监督园区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结束语:我国产业园区应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应对这一历史使命,产业园区规划应准确定位、选择主导产业,打造自身特色;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打造高素质人才聚集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园区规划应该从资源分析、产业定位、空间布局、配套策略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孙兆杰,孙广庆,赵雄

上一篇:浅谈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关系 下一篇:浅谈淮干临王段大堤除险加固工程中垂直铺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