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22-07-11 08:14:57

试论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全国普通高校2006级新生普遍开设的一门实践性、现实性很强的课程。在对“基础”课教学方法进行卓有成效探索的同时,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对其含义、优点和实施步骤进行阐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解决“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优点;实施步骤

[作者简介]李同果,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四川乐山6140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185―04

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新生中普遍开设一门实践性、现实性很强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使大学生在道德上、法律上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笔者经过探索实践,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问题。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事先制作好的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是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既保持了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生动性、知识性、教育性,又赋予其许多新鲜的色彩,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教育创新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必然反映。

一、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既推动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又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它在“基础”课中最明显的优点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苦”为“乐”、化“教”为“学”,营造情景、寓教于乐。

(一)化“静”为“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的都是些孤立、静止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案例,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集成于一体,并方便实现人机交互和大屏幕投影展示,可以创设真实情景,营造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来接受信息,使全体学生同时获得多种形象、直观的有效刺激,更容易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全体学生更好更多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认识,找到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突出概念的本质,完善和发展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例如“基础”课第二章对“爱国主义”重新下了定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概念作为本章的重点和亮点,可以播放声形并茂多媒体案例: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黄伯云的颁奖晚会和先进事迹,并结合“爱国主义”的概念加以详细分析、讲授,再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易”,有助于解决教学矛盾。新开设的“基础”课是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从体系和内容上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一门崭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多和教学课时相对紧张的矛盾是本课程的一大难点,必须运用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将案例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化“难”为“易”,成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矛盾的重要教学方法,该方法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减轻了教师上课时过多板书或者案例讲授的枯燥,在单位课时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讨论,还可以将这些案例放在FTP空间或网络中供学生课余学习思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第八章“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时,可以播放制作好的“佘祥林冤案”的视频,并与学生共同分析,使学生理解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参加人以及行政诉讼的程序。

(三)化“繁”为“简”,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多媒体案例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实现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基础”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它强调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何做好本课程的教学,教师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信息的表达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处理者,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教师只有将繁杂的教学内容吃透,化“繁”为“简”,制作出浅显易懂的多媒体案例,学生才易掌握理解。但是多媒体案例的制作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制作多媒体案例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将多媒体教学案例运用自如。目前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制作软件可分为多媒体案例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和多媒体案例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两大类。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有文本素材、图片素材、音频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方面,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Fontpage、课件大师、几何画板等。教师要有目的地学习和选择制作软件,取各家之长,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教学案例。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时,结合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利用Flash等制作软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大学生求职歌曲动画片”、“大学生面试五忌”等进行视频播放,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语言,较好地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

(四)化“苦”为“乐”,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性。互动性是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由于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寓教于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化“苦”为“乐”,因此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例如在讲授第五章“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时,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与微格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分析为题,分组辩论,教师点评,然后重放辩论过程,再次点评,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化“教”为“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满堂灌”,造成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2]。由于采用多媒体手段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先不设立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也应该予以肯定。因此,可以说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化“教”为“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第八章“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的“正当防卫”问题时,事先制作好《今日说法》“抓小偷”视频案例分段播放,采取一边讲述,一边让学生分析:什么是正当防卫?如何把握正当防卫中的“限度”问题?你怎么看待现实生活中“抓小偷”事件?最后播放专家评析,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掌握课程所教的知识。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型、现代的教学方法,也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要有效地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步骤:

(一)明确“基础”课的特点,精心选择,科学设计、制作多媒体案例

1.明确“基础”课的特点是科学设计多媒体案例的前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新课程,“基础”课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相比,“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第二,与中学相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比,“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第三,与“98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相比,“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综合性;第四,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三门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相比,“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使大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不断认识到加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加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自觉性,做到身体力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行为[3]。

2.精心选择是提高多媒体案例质量的关键。由于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选择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紧密相关的案例,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综合性、准确性、典型性,教师才能设计出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案例,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3.精心制作是正确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目前在多媒体案例制作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如把搜集的案例照搬到课堂,生硬地传达给学生,被动或盲目地使用案例等,出现案例充斥滥用,教师担任放映员角色,学生忽视理论阐释等不良倾向。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所选案例进行再创造,即在教师掌握了大量的文字案例和音像案例基础上,围绕教学需要,进行严格艰苦的再加工,精制一些优秀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案例。总之,唯有通过对材料进行适当地剪接、重组、调整、刻录、添加等,使多媒体案例体现出内容精和形式精两大特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案例。

(二)正确把握“基础”课逻辑结构安排。合理划分、科学构建多媒体案例资源库

1.正确把握“基础”课逻辑结构是科学构建多媒体案例资源库的前提。“基础”课教材的逻辑结构由绪论、三个主体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绪论”部分以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逻辑起点,从大学生的成长起步,从大学生的成才着眼,体现了对大学生的关爱,符合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规律的要求;教材第一部分是第一章至第三章,属于思想教育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和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集中阐述道德观教育的有关问题,逻辑思维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的路径;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八章,集中阐述法制观教育的有关问题,其逻辑思维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路径。在以上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取向,为第一、二部分的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提供了形而上的思想基础;第二、三部分的内容则是第一部分内容由思想向行为的拓展,是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结束语是教材的逻辑归宿,阐述了青年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的必要条件,激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永恒的青春[4]。

2.合理划分案例类型是科学构建“基础”课多媒体案例资源库的关键。教师应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及要求,将多媒体案例分为课堂教学的授课型案例和课余自学的辅助型案例,两类多媒体案例的形式和功能各不相同,也就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和使用。第一,对于课堂教学的授课型多媒体案例,应便于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好课堂教学的氛围。这类多媒体案例应该不影响教师语言的恰当运用,能适时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授课型多媒体案例表现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相关的内容材料,应该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针对授课型多媒体案例的设计、制作素材的内容庞杂,选择时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变成了美术或电影欣赏课。第二,对于课余自学的辅助型多媒体案例,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或下载多媒体案例,让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自主地学习、有选择性地学习,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余自学的辅助型多媒体案例要着重体现交互学习的特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测训练、自主体验、在线答疑、讨论留言、布置和提交作业等功能。

(三)加强“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索,注重多媒体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适应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调整和改革,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发展与创新,探索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正是对“基础”课进行教学方法探索的重要成果。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把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和学生的省察、反思、体验相结合,将教学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具有向实践深入的价值。一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引导作用。教学方法体现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相互作用的统一、教与学的统一、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统一。

2.注重多媒体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整体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是通过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注具有权威性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目的,往往忽略了师生互动性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它也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继承,比如传统灌输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今天,我们完全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把这些传统教学方法发扬光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精彩的多媒体案例,并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价值,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最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胡奇光.案例教学在多媒体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3]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新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

[4]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J].教学与研究,2006,(8).

上一篇:贫困农村教育异化对个人和社区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定位的双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