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6 06:44:18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摘要:如何建立新的课堂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认为《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若能运用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67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情景的互动历程,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生和案例。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精选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即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案例:吴强,16岁,父母离异,平时没人管,吃住往父母两头跑,上八年级时,上课纪律差,经常被教师批评,有几次作业未交,被教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看他不想学习,就不要他上学了,让他管水果摊。于是他有时管摊子,大多数时间沉迷电子游戏,游戏厅老板和他成了老相识,还允许他欠帐。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两名记者为抢新闻,当即作了采访报道,不仅将小刚的照片登于报首,还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2. 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开启思路之门。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教师印发的案例;教师或学生形象生动地口述表达,它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将案例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等,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地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

3. 案例的探究分析

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探究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讨论案例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如发现讨论偏离案例、教材或由于案例的复杂性导致讨论中断时,要加以引导、启发,以免学生讨论案例时走弯路,甚至步入误区,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

(2)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

(3)要不断提升驾驭课堂能力。讨论案例时有可能出现“冷场”或“哄场”、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课堂并存的现象,甚至对有争议的问题发生争吵等,教师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适时控制课堂。

(4)要及时做好纠错补偏工作。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或有时案例展现出来的信息可能暗含消极的影响,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用正确的言论思想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4. 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运用中的作用

1.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3.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四、对案例教学法的思考与建议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笔者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2.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发展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3.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4.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5.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天等县东平镇初级中学532800)

上一篇:阅读理解――提高英语成绩的法宝 下一篇: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