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曾淑华 抗震救援归来话亲历

时间:2022-07-11 07:17:03

医生曾淑华 抗震救援归来话亲历

16天的抗震医疗救援,使她亲眼目睹了四川平武县“5.12”地震的惨烈。数百名遇难小学生血肉模糊的尸体,使在场的医疗救援队队员与战士痛哭失声。那16个拼死救援,抢救生命的日日夜夜,使她永生难忘。当救援队载誉归来,她的心却留在了灾区,深深地牵挂着灾区人民的安危。6月7日下午,赴四川平武县地震灾区抗震救援的医疗队队员曾淑华大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在四川平武县抗震救援中的亲身经历。

5月12日下午,当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长治市九三学社社员、四川籍女大夫、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曾淑华一下惊呆了.

当她从电视上看到地震惨烈的画面,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无数生灵被埋进了废墟,她猛然惊醒,首先想到的是76年唐山大地震时,国家曾派医疗救援队前往灾区抗震救援。她想,这次肯定也不例外。一个念头迅速在脑海里闪过:“我要去四川灾区参加医疗救援,一定要去!”

紧急救援赶赴灾区

曾淑华,是四川中江县人。不满一岁时,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全家人随父亲修宝成铁路线,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北落居。

离开家乡后,算来五十余年。由于少小离家年幼无知,老家在她的脑海里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甚至一片空白。有的只是老家还有舅舅、叔叔、姑姑那割不断的血亲,一份让她时常想念的亲情。

“5.12”地震发生时,76岁的老母亲不停地给远在四川老家的亲戚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急得团团转。这头母亲忙着打电话,担心四川老家的亲戚们出事,那头曾淑华却不管不顾一门心思,找医院领导提交救援申请,强烈要求参加医疗救援队。

当时,她十分清醒,自己的决定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出于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良知与社会责任。她不想让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成为一句空话,而想实现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凭着自己对地震知识的粗浅了解,一遍遍观看四川地震灾区相关报道,她知道地震灾区就是血与火的战场,一旦去了那将是一场生死考验,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强烈的余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巨石泥土滚落而受伤,甚至牺牲。

此时,她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去,二是不去。没有人勉强她。她完全可以去留自由,选择逃离危险,自保安全。但这不是曾淑华大夫的性格。生性好强的她,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她说,自己作为一位四川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去抗震救灾,没有任何理由退却不前。

她知道,此时地震灾区急需要他们医务工作者去救死扶伤,无数被埋进废墟的生命此刻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在向他们哭喊呼救!她更知道,此时此刻,72小时,对地震救援抢救生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早一分钟赶向地震灾区进行医疗救援,被埋进废墟中的生命,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

5月13日下午,心急火燎中她找到院党委书记、院长曹林辉与分管业务副院长常谊林强烈要求参加医疗救援队。全院第一个人向医院领导递交了要求参加救援队申请。

院领导被她的心情与精神深深感动,说,省卫生厅还没有正式通知,让她听从省卫生厅统一安排。

5月14日,山西省卫生厅正式通知长治市人民医院火速组建赴四川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时刻待命随省队赶往灾区紧急救援。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救援队组成部门增加妇产科与儿科两个科室,各抽调一名大夫。曾淑华被批准参加赴四川灾区抗震救援医疗队,如愿以偿。

当得知自己被批准参加抗震救援医疗队,即将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时,想到事前没有给家人打个招呼,她的心一下又不安了起来。

家里的情况,她再清楚不过。这个家离不开她。丈夫整天忙于工作不着家,年迈的婆婆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她床前侍奉。

此时,她觉得自己有点鲁莽,说什么事前也应该给家人商量一下。她不知道婆婆、母亲、丈夫是否会阻拦她参加医疗救援队,心里十分忐忑不安。

当她小心翼翼地把参加医疗救援队的事,告诉母亲与丈夫时,不想却得到了亲人们的支持,感动的她差点掉泪。

这时,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立即转身回医院与同事们一道组织药品、医疗机械等救援物资。

医疗救援队由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等科室组成,共24名队员,男同志11名、女同志13名。医生、护士全部具有中、高级职称,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24岁,全是医院的精华与骨干力量。

当医疗救援队的名单定下来后,没有一人向院领导提困难、提要求,说自己去不了。其实,他们中间有好多人,家里原本离不开,但他们却默默地把困难留给自己,留给家人,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按排,积极参加抗震救援。

救援队队员外科副主任姚新慧,爱人在山西省晋城市上班,平时工作忙很少回家。家里父亲去世后,80多岁的老母亲平日里由他照看。为参加医疗救援队,他让妻子把年迈的母亲接到晋城;骨二科副主任郭家斌,儿子正准备高考,需要他在家照看。当医院决定让他参加医疗救援队时,他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他说,儿子高考固然重要,但这是家事。抗震救灾才是国家大事,不能不参加;手术室护士王慧萍,丈夫因肝硬化、血管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在长治市和平医院住院治疗刚刚出院,需要她精心照料,但她却义无反顾坚决参加医疗救援队;重症监护室护士刘晓燕,在医疗救援队中年龄最小,年仅24岁,还未结婚。本来5月17日,她正准备参加全国护士职称考试,当医院领导决定让她参加救援队时,她立即放弃参加职称考试,随救援队赶赴四川平武地震灾区抗震救援。

5月17日,经过紧张的准备,山西省长冶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在医院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常谊林带队下,从太原乘专机飞往四川成都机场。

医疗救援队一下飞机,就立即火速赶往抗震救援目的地。从成都经绵阳,一路克服山体滑坡,道路堵塞等重重困难,于18日下午,胜利到达救援目的地――平武县响岩镇,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克服困难展开救援

当乘坐山西省抗震救援医疗队的专机在四川成都国际双流机场缓缓降落时,曾淑华的心里十分难过。她说,自己从没有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踏上故乡这块曾养育过她的土地。

随着车队向前推进,沿途的灾情越来越重,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与残垣断壁。强烈的余震频频发生, 山体滑坡, 尘烟滚滚,山石滚落,不时将道路堵塞。路边不时见到被山石砸烂的汽车,让人触目惊心。医疗救援队万般无奈下,只得走走返返,绕道而行。

随着离救援目的地越来越近,灾情越重。空气里不时散发着人畜死亡的气息。稍一开车窗,动物与人的尸体腐败腐恶臭味便会随风冒了进来,让人忍不住干呕想吐.

达到救援目的地后,队员们稍事休息,便开始搭建帐篷。由于事前谁也没有干过这种看似简单、却不易干好的工作,折腾了半天,帐篷也没有搭建起来。几位战士,见他们不会搭建帐篷,便立即过来帮忙。不仅帮他们搭好了帐篷,而且还绕帐篷挖了一条深沟。起初,他们不懂挖沟有什么用,后来才知道没有排水沟,下雨天雨水会流进帐篷里。

由于缺乏救灾经验,在准备救灾物资时,只注重多带药品与医疗器械,而忽视了多准备一些生活用品,以致到达灾区后遇到了从没有遇到过的生活困难。

一是帐篷里的床铺不够。一些年轻救援队员夜里只能打地铺睡觉。南方气候本来雨多潮湿,加则平武县地处高原山区,海拨高达3000多米,昼夜温差大,不要说睡在地上,就是睡上床上,晚上盖上一床厚厚的棉被,夜里也常常会被冻醒,难以入眠。曾淑华大夫说,那种滋味一般北方人很难忍受,湿冷湿冷。二是由于地震破坏了灾区所有电力设施,电力中断,加上来时没有带发电机,夜里只能点蜡烛过夜。三是由于没有带必备的灶具,无法做饭,吃饭成了头等难题。连续用矿泉水冷水泡方便面吃了两天,带队的常谊林副院长说,这样不行。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受不了。每天工作强度这样大,吃不上口热饭,会把队伍拖垮。

思来想去,救援队只得向当地老乡借来灶具,在山坡上挖了个土灶,拾来些枯枝败叶作燃料准备做饭。锅,支起来了,却又无米下锅。镇上的大部分粮店与超市大都停止向外出售粮食,以备灾后急用。

连跑几家超市与粮店碰壁后,才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好不容易买到了一袋大米,一袋白面,又从帮灶的那位老乡的地里买来了一些蔬菜,总算能够生火做饭。

做饭的任务是一项苦差使,被曾淑华抢去。中午气温高达45摄氏度,天上太阳晒,地下炉火烤,25个人的饭,得整整做2个多小时,汗水直流。往往是饭做好了,自己却累的热的吃不下。除此之外,曾淑华作为四川人会说四川话,还担任翻译,帮助救援队与灾区群众在语言上勾通。

曾淑华笑着说,我是一身兼三职,既当医生,又当翻译,还当伙夫。她把自己所经受的千辛万苦,看作是一种人生的历练,一种财富。

在灾区抗震救援中,最使女同志们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夜里上厕所。厕所修在半山坡上,夜里解手得打着手电上山。来回一趟,得走大约二十几分钟。黑咕隆咚不说,还时常担心发生余震山体滑坡。

晴天热得要死,盼着下雨,真想下点雨凉快一下。可真正下雨了,却又格外烦恼,饮用水也不能吃了,脏得很,只能从帐篷上接雨水吃。脚底下到处是黄泥汤,去趟厕所两脚沾着的泥砣子足足有四、五斤重。夜里棉被床铺湿得不能盖,不盖又不行,夜深时冻得睡不着觉。心想,还不如让太阳晒死算了!

生活的艰难,不仅没有使救援队的队员们畏缩退却,反而更加坚定,忘我地工作。

曾淑华大夫说,那几天,她们医疗救援队满脑子想的是救人。大家说,能救治一个算一个。每挽救一个生命,医治好一个伤员,就会为灾区人民减少一分痛苦,对他们是一种深深的欣慰。她说,一 想到救人,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生活再苦也不觉苦,工作再累也不觉累,反而感到一种自豪与幸福。

外出巡诊,平时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却常因山体滑坡,道路堵塞绕着走,得走四、五个小时。有时,车过不去,他们就背着三十多斤重的药品与医疗器械步行进村。

路上,一遇到受伤生病的群众,他们就停下来治疗救治。一个村一个村跑,晴天一身汗,被火辣辣的太阳直晒得嗓子冒烟。雨天一身泥,身上的衣服常被雨水淋湿湿透。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骨头几乎散了架。

据不完全统计,长治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共外出巡诊1100人次,救治伤员453人次,手术治疗4次。同时,还为100多名在抗震救灾中受伤与生病的官兵进行及时治疗。他们除完成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救援任务外,还随部队外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6次,并为新建小学送去了150余份防暑用品。

他们的辛勤工作与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灾区群众高度称赞。灾区群众视他们为亲人。

救援亲历多次流泪

曾淑华大夫说,作为医务工作者,虽然早已见惯了血腥和死亡,但在抗震救援中还是忍不住多次落泪。

在平武县平通镇救援中,看到两座小学教学坍塌,600多名孩子遇难,在场的医疗救援队员与战士无不失声痛哭。

平武县地处偏远山区,好多乡镇村庄山路极为难走,加上,道路经常被山体滑坡滚落的石头堵塞,救援医疗队在地震发生数天后才进去。

当地的医疗条件本来就差,地震后医疗机构几乎全部瘫痪,遭到毁灭性打击。一些灾区群众受伤后,得不到及时治疗,等医疗救援队到达后,伤口已经严重感染化脓。

5月12日,有一位老人带着他12岁的孙子来医疗队看病。“5.12”地震当天,她带着孙子去亲戚家串门,躲过了这场劫难,但她的老伴、两个儿子与儿媳却在家中不幸遇难。老人一说话就哭,使在场的医疗队员们也忍不住掉泪。他们一边给老人细心看病,一边对老人进行安慰,像儿女一样,用真情与柔情温暖着老人那颗泣血流泪破碎的心。

响岩镇大水村有一位刚出生35天的孩子,感冒了,被母亲抱着来看病。他的父亲在“5.12”地震中不幸遇难,母亲终日哭哭啼啼以泪以面,让给孩子看病的曾淑华大夫看了格外揪心。

一位10岁的小女孩,是南坝镇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楼垮塌后,把她从二楼摔到了教学楼前的空地上,侥幸逃了出来。她的母亲说,当时,她的孩子头上被碰破了好几个血口子,耳朵撕裂,满脸是血。曾淑华大夫看到孩子的耳朵快掉了下来,已溃烂化脓,一边为她清洗脓血,缝合伤口,一边掉泪。

5月21日,一位30多岁的农村妇女找到医疗队治伤。她的大腿被山体滑滚落的石头砸伤。腿肿的脱不下裤子。她一边让医生给她抽取脓血,清洗伤口,一边给在场的医生讲述她死里逃生的故事。

同样是响岩镇大水村,一位农村老大娘被地震倒塌的房屋砸伤后,由于缺医少药,伤口严重感染化脓。曾淑华大夫讲,如再不治疗,就会发展成败血症,危及生命。老人被砸伤后,一直躺在床上无法下地,痛疼难忍,直到5月22日医疗救援队赶去时,才得到救治。看到可怜的老人受伤后,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医护人员不由地掉下了眼泪。

5月25日,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一行驱车前往四川平武县响岩镇地震灾区慰问抗震救援医疗队队员们。

当高厅长看到救援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拼命工作,激动得连声说:“大家幸苦了!”

为了保证救援队员身体安全和身心休整,5月26日,高国顺厅长返回太原后,立刻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撤回第一批医疗救援队,换第二批医疗救援队上。

当曾淑华大夫所在的医疗救援队接到省厅要他们撤走的通知时,大家纷纷写决心书要求继续留在灾区抗震救援。他们不愿离开灾区,觉得灾区还有许许多多受伤的群众等待需要他们去救治。

6月2日,山西省长治市首批赴四川抗震救援医疗队与灾区群众挥泪告别,撤离灾区。

当长治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从灾区归来时,长治市有关部门组织社会各界热烈欢迎,面对手捧鲜花的群众狂呼他们“英雄”,曾淑华动情地说,我们算不得英雄,真正的英雄应该是那些仍留在地震灾区,坚持抗震救灾,直至最后胜利的官宾。与大灾面前勇敢面对,坚持擦干眼泪,生产自救,坚强不屈的灾区群众。她说,我们人虽然离了地震灾区,心却留在那里。醒也牵挂,梦也牵挂,盼望灾区人民早日战胜地震灾害,重新过上幸福生活。

上一篇:记者 抗震救灾的又一支“先遣队” 下一篇:摧不垮的土地上太阳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