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动二手车梦想

时间:2022-07-11 02:06:24

贷动二手车梦想

二手车似乎离金融远一点,实则不然。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领域,汽车金融服务如何助力经销商二手车业务发展?

这次的演讲题目,并不是炒冷饭。

普通的汽车金融业务引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10余年前,国内银行做汽车金融业务的比较多。最近的10年,即中国加入WTO以后,上汽通用金融公司,作为首家专业汽车公司成立的金融公司,为市场上的普通消费者提供传统的金融服务,包括经销商的融资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等等业务。

今天,除了继续做好现在的工作,我们要有一些前瞻性的做法,研究如何在未来服务好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如何助力经销商二手车业务发展?

有重大机会的生意

我和同事曾专门数次去美国,研究其二手车市场,希望能够管中窥豹,得到一些启迪。美国作为世界汽车大国,其现状可能也是我们未来在中国能够看到的。

看了美国的现状之后,我们很受鼓舞。在美国,1年销售1000余万台新车,但是二手车有将近4000万台;而目前中国恰恰相反,新车有将近2000万台,而二手车只有500多万台。这说明,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在中国的二手车零售市场中,经销商和个人的参与度相对比较低,主要还是以小型的经纪公司为主。但是在美国,经销商是二手车市场的主力,4万多家各品牌的经销商销售的二手车大概要占到美国二手车市场的1/3。

美国的经销商是“两个轮子”驱动。美国经销商在新车销售方面仅能获得微利,但二手车的利润构成更大,卖一台二手车的利润绝对是卖一台新车的二倍甚至三倍。

在2011年美国经销商的收入构成里,新车收入大概占整体的54%,二手车占32%,售后服务和零配件占到12%。同样以2011年为例,美国经销商二手车车源中,有35%是通过新车的置换,22%是通过二手车的置换,还有一些属于街头购买,另外有28%是通过拍卖。

对于成熟市场的经销商来说,他们的店面更像百货商店――除了品牌授权以外,店铺其他冗余的面积和人员是复合的,它同时也在做二手车的买卖,像“百货商店”而非专业品牌店,这样效益就很大。

现在,中国的汽车4S店,展厅占地很大,也很宏伟、空旷,而里面就是为数不多的新车,来店消费者的选择面相对也比较窄。实际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产能的利用率是相对比较低的。同样的面积与营销队伍,如果可以把销售交易额翻倍的话,相对投资而言,回报也会很快上升。

我们把汽车金融与二手车,定位成能够蓬勃发展,有重大机会的生意。这是指,经销商有相对独立自主参与度和掌控度的生意。

我研究了很久二手车市场,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儿:没有哪方势力能把它控制起来,它是以自由的状态发展,即使你投很多资源进去,也可能像竹篮子打水,结果不一定很好。但是,“水”――利润又在那里,你打水的工具到底是什么?你到底又能得到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

相对而言,二手车似乎离我远一点,实则不然。我是做金融的,我要看到产业发展的前沿,才可能在金融行业里成为最领先的。我要走在前边。

最典型的C to C市场

别的人谈二手车其实不兴奋,尤其是整车厂。他们以业绩为主,对他们的业绩来说,这个不重要。

我认为,现在能够做二手车的大户不重视它,对于二手车的发展是个好事――给小户留有了机会。大玩家应该是拥有大品牌和大制造的企业的,其他所有的人都是在的人。现在二手车方面,他们忙不过来、看不上的话,不是坏事,等于是留了机会给别人。

现在的问题在于,销售二手车与卖新车是有区别的。在战略上重视程度不足、业务开展缓慢,都是掣肘二手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目前国家整体法规的配套与市场的完善度不够,内部管控也较难,运营风险也较高,不如新车交易易于管理。

第三,二手车市场比较新,中国是依靠新车导入的市场,新车的保有量一直在上升。置换旧车的比例还很低,虽然现在很多家庭已经开始购买第二台车,甚至第三台车了,但是整体置换量还较低,所以导致专业管理的配套、专业人员的配套也是相对滞后的。

从收益模式上而言,由于战略上考虑相对欠缺、人员不够,导致目前二手车盈利模型的构建不是很好,新旧车资源的整合也考虑不到。

比如成熟的市场是“全生命周期”――一个客人在买新车的时候,我们应当很清楚地预见到未来若干年后,他就是我的一个二手车客户了,他会卖给我二手车。而购买了一台二手车的客户,可能会再跟我换一台二手车,或者他会购买一台新车。

目前的状况显示,整个二手车销售的渠道相对来说是经纪人公司控制的市场,它的渠道相对来说不是很通畅,是通过“人”来进行交易的,而不是通过管道、平台来交易的。

其环节是,二手车通过某个C(车主)转到B(中间商)手中,再通过若干B的相互交易,最后通过某一个B,再达到另一个C手中。

因此,在统计数据里面,可能最终的零售量并不大,但是数字内部B和B之间的交易导致批发量很大。也因此,目前统计的500多万台交易中,这重复的计算会很多。

实际上,二手车市场是一个最典型的C to C市场。新车销售是整车厂造,经销商卖,消费者买。但是所有的二手车,只有一个供应者――另外一个C,所有其他人都是“中间人”。一个C通过一个平台,认识另一个C,这中间可能是不需要B的,你B挤进去,在里面很尴尬。差价总共也就几千块,所以B干一个死一个。

一些主机厂也在搞二手车,也搞了店啊什么的,感觉也很重视,但是经销店也不重视,因为感觉挣不了钱。现在问题是,具体执行业务的人把钱挣了。人来了以后,他把人领到黄牛市场,搞一些信息不对称,说经销商开店等于帮他忙,他私下交易去了。

想清楚这个道理,就要顺势而为。比如我全部变成分包制,把心态放低,思路转变,4S店的二手车经营像律师行一样变成合伙人制。合伙人要领任务,交了公粮之外,愿意飞单,我也不管。当然,飞单多的就踢掉,换别人。

所以说,不规范是巨大的机会。在不规范的浑水里面,如果能找到规范的密码,谁拿到这个,是可以在里边炼金。4S店将二手车业务变成合伙人制,形成了一个B,这个B等于把价值链打通了,就是通过一个C(合伙人),卖到另一个C(消费者)手里。这是明确的服务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另一个C(消费者)要修或者做其他事情,这个C(合伙人)都可以解决。

这样,金融服务就要跟上。我找到每个B,我与他协作,他给我一个合伙人名单,我根据他们提供的所有要买二手车人的名单,向所有买车的C来推荐金融产品,因为这些人都是有信用的人。

联合起来营建生态圈

我估计未来10年,二手车增长速度应该是非常快的。现在新车销售放慢,我想,二手车实际是构成新车放慢的主要原因。

二手车并非是穷人的专利,再有钱的人也会觉得差很远,400多万元买个劳斯莱斯,如果只是接接客,买个九成新的也挺好,新车买到手一下就贬低掉不少,何必呢?这个消费理念肯定会越来越成熟。

关于零售汽车金融对经销商二手车业务的作用,我们做了一些粗浅的潜在客户规模的金字塔分析。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表述的话,为什么欧美国家全款买车的人数字比较小?原因大家都知道,欧美人是靠账单生活的,用车就跟付房租一样,是一个日常的消费,跟付水电煤费一样,是为交通付的帐单,他们对分期付款是非常能够接受的。在欧美,不需要通过分期付款买车的人群数量相对来说是相当小的。

而这个数据在中国正好是倒过来,是倒三角,绝大部分人是全款,比例比较低的人才是贷款买车的。大家看一下,进店的客人十个里面九个半口袋是因为里面有钱才挑选车的,没有钱进店的客人是非常少的。

理论上,全款购车客户人数应该是最少的。其次是有一定的实力,但是需要贷款买新车的客户。再接下来是经济能力弱一些,全款买二手车的客户。第四类客户是需要贷款来买二手车的。最后一类客户比较有意思,是租赁类客户。

相对来说,中国租赁类市场方兴未艾,其客户一般是两类,一类是商用客户,通过租赁把资本性的投入转变成日常的费用投入,而且可以不需要交税;此外,贷款不够,同时又有融资需求的个人消费者也是很好的租赁客户。对他们来说,一个低价位的高品牌二手车是很适合租赁使用的,首付很低,用车也很方便。

金融服务是助推这个市场进行消费升级和增加购买力、增加消费能力的一个工具。对于我们金融工作者来说,如何用好我们的流动资金,对经销商二手车业务进行促进和推动,是很重要的课题。金融如果没有了我们经销商伙伴“落地”,金融也做不起来,也没有办法控制风险。同样,经销商伙伴需要依靠金融工具来助推我们的销售和提升购买。

从经销商集团的发展来说,收益的构成比例实际上处在不断地变迁当中。以前,卖新车是主营业务中的主营业务。而随着发展,大家认识到售后服务很重要,再之后,大家认识装饰、保险也很重要。实际上,在成熟国家,汽车经销商的利益构成中一半以上的利润是来自于金融、保险收益。所以我们要有预见性地看到,这也将是我们未来的主要盈利来源。

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作为一个蓬勃兴起的市场,整个汽车金融和汽车产业,尤其是二手车行业,需要联合起来,共同营建这样一个生态圈――其中有金融公司、金融从业人员、经销商,也包括银行体系的参与者,整车厂、中介机构、咨询机构,大家一起发掘这个金矿。(本文为张晓俊在 2013年第五届蓝皮书论坛上的演讲,ABR见习记者张嫣整理,此处有删节)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下一篇:一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