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五忌”

时间:2022-07-11 01:44:33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五忌”

[内容摘要]而今,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逐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相去甚远。为了化解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解,笔者现就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五忌”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实施的关键与最终实现的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每一节课中,已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务之一。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融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但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在理解与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相去甚远,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忌面面俱到,忽视教学目标的有效深入

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也就是三维目标,这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革新和创造。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把它片面理解为每节课都要均衡地体现三维目标,于是在备课时总是先列出这三大目标,然后在每个大目标之下再列出若干个小目标。其实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一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怎么可能完成那么多目标?再者,贪多求全、蜻蜓点水式地讲解,是不可能把问题讲深讲透的,其结果是让学生吃“夹生饭”。教者应该根据课型,侧重三维中的一两个目标,然后尽量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一两个能带动主目标的教学问题,而把其他教学问题融入主问题中,这样主要教学内容完成了,其他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二、忌讲读教案,忽视课堂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上课看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完成教案,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期待学生的答案能按自己的设想回答,否则就不遗余力地“暗示”,直到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答案回答为止。这种教法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使本应该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变成了以教案为本的课堂,师生间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案转,课堂俨然成了“教案剧”的舞台。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动态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交流碰撞的活动场所。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让教学设计尽量适合课堂教学实际,而不能用教学设计去框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但其进行过程的复杂性往往会超出原先的设计,而不会隐藏在课前写好的教案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和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生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并引导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忌追求热闹,忽视教学内容的有效生成

为了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表演、辩论、合作讨论、比赛等方法,甚至把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都搬进了课堂。这些做法固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何把握好它们的使用量度及效度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如时下教师热衷的小组讨论法,在一些教师的操作过程中就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对没有必要讨论的内容进行讨论,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三是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使得一些学生“坐在桑树底下等枣子吃”;四是小组讨论中角色的定位,使暂时落后的学生永远只能充当听众的角色,从而使“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成为一句空话。这些小组讨论容易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缺乏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的讨论往往是低效耗时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需要华而不实的热闹,而需要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稳定与灵活的统一,这才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教学境界。

四、忌评价单一,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但许多思想品德教师误解了这一要求,结果在思想品德课堂出现了另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即课堂教学评价出现了简单化的趋势。如: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甚至是有悖于常理的回答,一律都用廉价的“好”或者“见解独特”等字眼来评价,缺少批评指正,甚至不敢批评指正,害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诚然,在课堂上有些学生的回答的确精彩,但是初中生囿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底蕴,对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难免有不足甚至出现谬误,对此,教师若忽略或回避学生认知方面的不足,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是有失中肯和真诚的,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曲意逢迎。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事实上,客观全面的评价能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见解,完善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五、忌缺乏个性,忽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缺乏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这在许多思想品德教师身上都有所体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看到别人的教学方法比较好,就一味地模仿别人,这种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特点,要有自己的个性,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分析把握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如魏书生的“民主”教学,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等,都显示出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我们强调上课时不能目中无生,但同样不能目中没有自己。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不管教育者是怎样研究教育理论的,如果他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因此,只有充分汲取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辩证吸收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

上一篇:亚洲“校外课桌” 下一篇:“狗不聪明”等1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