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肠道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10 11:06:49

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肠道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肠道常见并发症腹泻及胃潴留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8月我院诊治的80例ICU 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腹泻率为5%,胃潴留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腹泻率为17.5%,胃潴留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循证护理;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胃潴留;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可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营养支持是ICU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患者小肠存在吸收功能,肠内营养即成为患者营养的首选途径。腹泻、胃潴留是ICU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容易使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甚至被迫中断,影响患者预后[1]。晋国蓉等研究结果显示[2]:腹泻、胃潴留和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关系密切。因此,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加强其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及胃潴留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及胃潴留中的临床护理效果,选取2015年4月~8月我院诊治的80例ICU 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8月我院诊治的80例ICU 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80岁,平均(58.1±2.9)岁,患者中,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脑血管意外,6例多发伤,10例颅脑外伤,2例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9~79.3岁,平均(59.0±2.4)岁。患者中,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脑血管意外,4例多发伤,11例颅脑外伤,3例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在患者肠内营养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在临床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护理[3]。

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如下:①胃潴留循证问题。 循证支持。胃潴留主要是由于患者病情重,胃肠道粘膜缺氧、水肿等引起,影响患者消化吸收。同时,抑酸药物会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延缓胃排空,再加上ICU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患者营养支持时尽可能使用连续缓慢输注方式比较适宜,因为分次间断输注这是传统定时定量喂养,每次鼻饲间隔时间不得小于2h,每次进食量不超过250ml,使用此方法不易掌握输注的速度,患者耐受低,容易出现胃潴留、返流和腹泻等并发症[4],对于胃肠功能较好患者可以采用分次间歇输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 护理干预。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时可以采用输液泵方式进行持续输注营养液,采用加温器进行适当加热;每次输入营养液时应该进行回抽,了解患者胃排空情况。对于残留量超过150ml时,提示胃潴留,需要减慢输注速度。对于胃潴留严重者,应该停止输注营养液,进行胃肠减压[5]。②肠内营养腹泻循证问题。循证支持。腹泻多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于肠道感染、菌群失调等关系密切;非感染性腹泻多于营养液输注速度、温度等关系密切。护理干预。对于发生腹泻患者,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形状、颜色及次数,了解腹泻发生的原因[6],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患者在营养支持1~2d时,应该控制总量为500ml/d,并且采用输液泵匀速滴注,滴注速度控制在20~30ml/h,根据患者吸收情况适当加量,最快不能超过120ml/h[7]。同时,营养液可采用加温夹和电子加温器进行加温,且加温器应该靠近鼻胃管一段,因为营养液过冷会使肠蠕动增加而发生腹泻,而过热会损伤胃肠粘膜,通常营养液的温度控制在37~40°。刚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时,应稀释营养液后给予喂养或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和米汤喂养,观察患者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后再慢慢过渡高浓度营养液。在配制营养液和输注过程应保持无菌操作,开启后暂时不用的营养液可在2~8°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h,以免造成营养液污染或变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总分为5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对比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腹泻率为5%,胃潴留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腹泻率为17.5%,胃潴留发生率为20%),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ICU是医院特殊的科室,该科室收治的患者疾病类型较多,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多数患者入院时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饮食,使得患者治疗时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是,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腹泻、胃潴留等,常困扰护理人员,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甚至威胁其生命[8]。近年来,循证护理在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腹泻率为5%,胃潴留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腹泻率为17.5%,胃潴留发生率为20%)。循证护理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该护理模式更加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该护理模式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护士凭借工作经验和感染的习惯和行为。通过寻求科学的指导和解决临床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ICU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动力减退[9]。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又会进一步阻碍胃肠道的血流回流及消化液的排泄和分泌,再加上患者治疗时需要长期卧床,加剧了病情变化。循证护理的实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疾病转归。但是,临床上采用循证护理时一定要将患者床头抬高(一般30~45°为宜);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胃管,插入一定深度,并且保持气囊压力,保持营养液的温度,保证肠内营养能够顺利实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0]。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及胃潴留,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豆桂军.系统化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18~20.

[2]晋国蓉,张晓琳,蔡鑫,等.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11~112.

[3]董丽,许蔷,鲍蕾,等.地榆油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36):3360~3361.

[4]刘素文,朱雨良.两种肠内营养方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5):550-552.

[5]张锦丽,黄超艳.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59例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0~6791.

[6]李梅,陈亚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肠内营养四种干预方法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B):19~20.

[7]陈欢.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52-55.

[8]张福英,鲍康身.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9):3589~3591.

[9]王健叶,刘蓉,王晓红.影响ICU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91~92.

[10]马月丹,赵小瑜,李卫红. ICU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106~107.

上一篇:触摸式报警器设计研究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麻醉胃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