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激活历史课堂

时间:2022-07-10 09:34:11

让生活激活历史课堂

中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调查显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以及港、澳、台,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中学生高达80%以上,这说明学习兴趣已成为制约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最主要因素。

那么,如何化解这个难题呢?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贴近学生生活,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收集资料,把历史课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平常的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切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合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进行历史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在感受历史中学习历史,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亲近历史、贴近历史,最后才能热爱历史。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在历史的教和学过程中,结合历史课,结合生活,整合自己所学内容,从课本中、从图书馆中、从生活中、从老一辈中获取资料,从家庭、邻居、村寨等生活空间的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生活到历史,由常态到哲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学生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必将使学生走出没兴趣的误区。

在教华东师大版《城乡改革不断深入》这一课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上网,去图书馆,看影视资料,走访老一辈,收集改革前后,生产、生活、政策的变化的资料,效果良好。以下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整理片段。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粮食生产、家庭生活、政策变化的情况(板书)。

教室里立即像炸开了锅,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学生一改以前退、让、等的现象,纷纷发言。我在各学习小组之间巡回指导。

经过小组汇总、交流,大约有以下几点:

(1)承包前、承包后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变化,产量大幅度提高。

(2)农作物的品种有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玉米、高粱、小麦、土豆变成了现在各种蔬菜、五谷杂粮。

(3)家里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由原来的食品单一、量少、质次到现在的丰富多彩。

(4)富余时间多了。改变了上工一声钟,下工一声哨的模式,可以自由安排种地时间。

(5)家里养殖数量增多,品种多样。

师: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取了这么多信息。说明大家在课前预习中都非常努力,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发生这么大变化?是什么政策导致的?这个政策还有哪些优越性?(投影)

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师:第一、三问呢?

学生纷纷查阅教科书、小组讨论、归纳,很快接近尾声。

但有一个小组的讨论还没有结束。过去一听,原来他们在探讨粮食产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时,意见出现了分歧。而且争论越来越激烈。

李敏:我不否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但粮食产量的上升,我爸认为是种子优化、化肥投放量增大起了主要作用。

张杰:种子的优化、化肥的使用量大,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人的生产积极性更为重要。

出现这个问题,简单地否定甲、肯定乙,统一答案,似乎不太妥当,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生为本的要求。我让两个同学把问题核心板书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来争论这个问题。但是,班上同学很快被这两个问题吸引,争执之下,分成两派,争论一阵后,教室出现了冷场。

师: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说一下决定一块地产量的因素。

生:种子、化肥、农药、土壤、气候、农民对地的经营程度(劳动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师:那么,试着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增产要素中,哪些是人的主观因素能左右?哪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生:人的主观事能左右的有种子优和良、化肥多和少、农药施与否、劳动积极性。

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哪些?

生:气候、土壤。

师:具体到课本上小岗村为例,在同一块土地上,用一年时间,产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觉得最可能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生:(齐声)生产积极性。

师:对。我们分析历史资料,有时候要横向看,有时候要纵向看,有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在本课中,正是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然后在提高积极性的基础上,带动了其他劳动资料:种子、化肥、农药、技术的使用提高,使产值进一步扩大。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本,并讨论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

生:(1)改革使农民积极性提高;(2)适合我国国情和广大农民愿望;(3)从土地上解放了农民,从劳动力上推进了乡镇企业蓬勃发展;(4)国家、集体、个人三家得利。

师:改革是艰难曲折的,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困难,需要付出代价,但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大多数人民利益,改革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调研学生60%的人表示,从来没有像这一课这么投入,被课文所吸引,从来没有感受到国家政策与自己的生活这么密切,国家的政策对国家、集体、个人的生活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丰富多彩的,它本身就是过去的生活,有许多故事。故事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故事,历史老师做的,最好是用有趣的故事来引出有理的故事。只有让学生读下去,才能让其钻进去,才有可能把书中的信念和观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依靠身边证据来认识过去历史的方法,同时,掌握基本的历史逻辑思维,而这一切,最好用学生的生活实践来印证它,来激活它,加深它。

综上所述,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以图带文,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下一篇: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