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时间:2022-07-10 09:03:39

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物理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操作,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学生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加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实验渗透着方法教育,对养成良好习惯,训练意志品质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的是声、光、电、热、力、能量等现象、规律及简单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实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这一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认识不够,忽略了演示实验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优越性。学校要尽可能添置各种必备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用品,以满足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上的每个演示实验都要在课堂上一一加以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所在

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物理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3.传授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物理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正因为演示实验有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艺术性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展示实物、模型、挂图、漫画或进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来创设物理情境。为此,教师应准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不可忽略每一细节,力争做到实验准确无误。案例一:《沉与浮》一节,可先安排“空心牙膏片在水中的浮沉”的学生小实验,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复习旧知识的作用。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问题之前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投影上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来,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特点不同,教学方式可做相应的改变。

验证式实验——先授课后实验。例如,讲授“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时,教师可先列举一些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重心的特点。在学生思考、讨论并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这样的实验过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步式实验——边授课边实验。在“凸透镜成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光具座,按照一定的顺序(2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1倍2倍焦距之间、焦距以内),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一进行讲解。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和深刻地掌握凸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探索式实验——先探究后讲授。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要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案例二:讲《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对于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可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有关,也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本环节可激发学生热情,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然后分组合作进行试验探究。案例三:《蒸发》一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个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中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这个实验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影响蒸发快慢的知识,而且渗透了物理研究的方法。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重视方法的总结。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还要进行归纳和总结。案例四:在学习电阻的测量中,我们就应很好地总结,如我们学过的电阻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

5.进行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定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如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每个演示实验,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技能,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那些“不婚”的领导人 下一篇: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