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时间:2022-07-10 06:47:43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偏瘫;针灸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70-04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 %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毫针治疗

娄必丹等[1]采用阴侧穴位行提插捻转泻法,强刺激;阳侧穴行提插捻转补法,中等刺激治疗痉挛性瘫痪,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刘伍立等[2]应用水沟、百会、风府、大椎等治疗中风痉挛瘫痪,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陈之罡[3]在针刺对侧阳经穴位曲池、外关、合谷的同时被动或主动伸展患肢肘关节,有效率为90.6%。卢佩斯等[4]运用阴阳配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2 经筋刺法

岳增辉等[5~6]认为中风后痉挛状态表现为筋脉拘急,病位在筋,当属十二筋脉的病候;以患侧肢体关节附近肌腱两侧的压痛点为主穴,以痛为腧,通过针刺直刺或斜刺进针,针尖直达骨膜,提插捻转,得气后顺肌腱走向一前一后透刺并反复提插捻转,针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关节不发生阵挛为度。采用Ashworth 肌张力评分及SIAS 积分等综合评定,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30 d),第1组治疗24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阳明针刺组为87.5%)[5];第2组治疗56例,痊愈14例,显效3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阳明针刺组为87.5%)[6]。2组均优于阳明针刺组(P

3 针刺督脉与夹脊穴

《灵枢•经脉》指出督脉病变“实则脊强、拘急”。刘伍力等[2]据此应用水沟、百会等治疗中风痉挛瘫痪,获得良好的疗效;取督脉腧穴有调畅全身经脉气血功能。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在经络上与督脉关系密切,且易作用于脊神经根、脊髓。王子臣等[10]采用深刺腰阳关,针深刺至患者下肢产生放电感,配合大肠俞和丘墟治疗中风下肢痉挛,治疗30 天后以Ashworth 肌张力评分观察疗效,其肌张力改善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

4 特殊取穴

李勇等[15]用针刺“甲角”穴(手指甲两侧角边)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147例,治疗27天后以手指拘挛程度观察疗效,显效57例,好转7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5.3 %。“甲角”多为井穴之处,阴阳经交汇之所,阴阳经之气交接于指端;针刺“甲角”穴,可补阳泻阴,贯通阴阳,调和阴阳经之经气从而收舒筋活络之功效。 孙妍[16]以针刺加涌泉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40例,总有效率为87.5 %。于秀梅[17]采用交经缪刺法选取健侧穴位及患侧痉挛肌的拮抗肌侧的经穴进行针刺治疗脑血管后痉挛性瘫痪36例,取得较好疗效。周炜等[18]运用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30例,并与体针组30例作对照,结果腹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陈莉[19]运用抗痉挛针灸处方治疗中枢性瘫痪。赵建国等[20]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加选椎体交叉前后在体表的投影区即椎体区,在玉枕穴至天柱穴的连线上依次等距离直刺4针,总有效率为90%。樊玲等[21]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予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髀关、维道、居、曲泉、阴包、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和良姿位摆放;对照组17例予针刺传统腧穴足阳明和足少阳经腧穴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和良姿位摆放,结果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的评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5 电针疗法

郭泽新等[22]运用电针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治疗组选穴以取痉挛优势侧腧穴为原则;对照组选穴以取痉挛劣势侧腧穴为原则,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米建平等[23]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结果示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为83.8%,疗效显著。潘秋兰等[24]对34例脑卒中偏瘫伴有不同程度痉挛的患者采用较高频度电针治疗,结果发现此疗法对于缓解痉挛状态有较好的作用,并且能使患侧肢体的肌力和活动能力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善。吴勇[25]运用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中风偏瘫痉挛期,能明显减少致残率,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郭小云[26]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34例,疗效满意。吴敬等[27]在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基础上,针对足内翻局部采用电针促通治疗,经临床对照研究,疗效显著。刘培强等[28]应用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40例脑卒中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电针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5 %)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6 头针疗法

孙华等[29]将120 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 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33 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60 例)、传统针刺组(27 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 组临床疗效。结果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王洪峰等[30]采用头针加恢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36 例,并与体针疗法组30 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郜建卫等[31]应用头针加体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患者60 例,取得良好疗效。

7 针灸结合

刘傲霜[32]以温针灸阴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显示温针灸治疗与毫针治疗对中风后关节痉挛均有良好效果,且温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毫针组。马玲[33]采用针刺合麦粒灸缓解中风偏瘫肌痉挛,并设立常规头针、体针取穴组为对照,结果治疗组肌张力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敖金波等[34]采用温针灸治疗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组上肢取尺泽、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血海、阳陵泉、丘墟、太冲,于针尾固定一点燃的艾炷,每穴灸3壮,艾灸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对照组取穴及针刺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15 d后2组上肢Ashwon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 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

8 针罐结合

丁邦友等[35]采用针罐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关节挛缩,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倪卫民等[36]运用刺络拔罐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结果刺络拔罐组在治疗后的肌张力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9 针药并用

郭志玲[37]采用针药并举治疗中风痉挛瘫痪,治疗组针刺与中药辨证论治相结合,并配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 %,痊愈率及显效率明显。曾红文[38]将脑卒中肢体偏瘫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组合针灸法:体针+ 脊背针,并用自拟益气养阴解痉方药综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针刺组,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0 针刺配合康复

周光辉等[39]在中风偏瘫痉挛期,以选取拮抗肌一侧穴位为主,并配合易化技术治疗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针刺配合易化技术治疗优于单纯针刺疗法。严伟等[40]运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缓解中风偏瘫痉挛,针刺治疗取患肢痉挛肌附近穴位为主,康复训练运用以控制痉挛的基础训练为主的神经促通术,疗效确切。曾海辉等[41]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50 例,并与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组(50 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严伟等[42]取患肢痉挛肌筋、腱附近穴位为主,选用肩内陵、天泉、肱中、尺泽、少海、列缺、合谷、大陵、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采用深刺、透刺、合谷刺强刺激,长时间间隙动留针缓解痉挛,配合康复训练取得疗效优于单独采用康复训练对照组,2组治疗后Ashworth 肌张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11 针药结合康复

赵敏等[43]运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二法加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的痉挛有明确的治疗效果。焦乃军[44]运用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并与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痉挛程度改善上较之对照组效果好。

12 结语

针对中风偏瘫的恢复过程,瑞典学者Brunnstrom 提出了著名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将此过程分为弛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和正常六个阶段[45],中风痉挛性瘫痪应属于此六阶段中的第Ⅲ、Ⅳ期及第Ⅴ期较早的阶段。针灸是治疗痉挛性瘫痪的有效疗法,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选方配穴,在此基础上,引用康复医学理论,作为选穴的指导原则。在临床中,针灸配合中药、康复治疗研究较多,疗效较好,应用普遍。针刺、中药的综合使用具有舒筋缓急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痉挛程度,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的痉挛状态有确切的治疗效果。针灸康复疗法在较好缓解痉挛的基础上,为分离运动的出现提供物质条件,通过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针灸用于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及患者认可。

纵观文献,虽然中医针灸治疗痉挛性瘫痪状态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中可以发现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仍然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临床报道中存在概念不清、评定疗效标准不统一、没有规范的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有些没有设立对照组或设立不规范无可比性等缺陷,影响了其疗效的科学性。今后应在临床研究中设立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参照现代康复学的常用评定标准来评定;规范统一的评定及疗效标准等,使疗效报道具有科学性。还应进一步探讨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病机,并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为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及循证医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娄必丹,刘伍立.泻阴补阳法论治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1~2.

[2]刘伍立,欧阳建军,岳增辉,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针灸,2003,23(6):361~362.

[3]陈之罡.巨刺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患侧上肢痉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744.

[4]卢佩斯,庄礼兴.阴阳配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128~131.

[5] 岳增辉,刘伍立.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85.

[6] 岳增辉,袁建菱,姜京明.经筋论治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对脑脊液Glu、GABA 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8):565~567.

[7]于学平,滕秀英,孟玉泉.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20~23.

[8]于学平.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病人肌电F 波的影响[J].中医药学,2004,32(2):23~25.

[9]盛国滨,葛磊,师帅.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8,25(1):65~66.

[10]王子臣,欧阳兆强.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中风下肢痉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4):11.

[11]王子臣,闫鹤立,陈 艳.脑卒中瘫痪病理过程分期针刺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1,5(7):59.

[12]谷 巍,于春叶.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54 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2):26.

[13]刘美荣,刘伍立.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6):450~452.

[14]李新红,周 君,李先果,等.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35 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7~8.

[15]李 勇,吴思平.“甲角”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4):211.

[16]孙妍.针刺加涌泉放血缓解中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2):14~15.

[17]于秀梅.巨刺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3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5):557.

[18]周炜,王丽平.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757~759.

[19]陈莉.对中枢性瘫痪患者抗痉挛针灸处方的设计[J].中国针灸,2004,24(9):659~661.

[20]赵建国,徐振华,曹辰红.针刺椎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7):10~12.

[21]樊玲,薛斌.针刺拮抗肌群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17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8,28(2):59~60.

[22]郭泽新,汪润生,唐巍,等.电针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299.

[23]米建平,张中成.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0):7~8.

[24]潘秋兰,张莉梅,张玉兰.电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34例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4,13(8):2411~2413.

[25]吴勇.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中风偏瘫痉挛期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2):38~39.

[26]郭小云.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3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4):41.

[27]吴敬,李琛,王占国.电针治疗中风病足内翻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6,23(2):137.

[28]刘培强,苗红.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33.

[29]孙华,包飞,王道海,等.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6):395~398.

[30]王洪峰,黎明全.头针加恢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36例[J].吉林中医药,2003,23(4):33.

[31]郜建卫,赵玉广.头针加体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J].中国临床康复,2003,13:127.

[32]刘傲霜.温针灸阴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4):31.

[33]马玲.针刺合麦粒灸缓解中风偏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2,25(1):41.

[34]敖金波,李旭英.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7):10~11.

[35]丁邦友,崔毅军.针罐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关节孪缩5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3):28.

[36]倪卫民,沈洁.刺络拔罐法对减低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10.

[37]郭志玲.针药并举治疗中风痉挛瘫痪46 例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0,18(2):115.

[38]曾红文.组合针灸并自拟中药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7):126~127.

[39]周光辉,谢克亮,赵青,等.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48.

[40]严伟,霍文瑾,殷建权.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中风偏瘫痉挛[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4):370~371.

[41]曾海辉,伍少玲,黄利荣,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 (11):846~847.

[42]严 伟,霍文景,殷建权.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中风偏瘫痉挛[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4):370~371.

[43]赵敏,韩群英,袁宇红.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8(6):57.

[44]焦乃军.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医中药,2006,3(23):139.

[45]Brunnstrom.Movement therapy in hemiplegin.A neuro physiological approach[M].New York: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1970:5~15.

(收稿日期:2010-12-07)

上一篇:三七总皂苷对肺纤维化大鼠的Smad 2/3表达的影... 下一篇:中药对肠黏膜屏障保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