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四十不惑

时间:2022-07-10 04:57:06

《黄河》四十不惑

编者按1970年5月1日,指挥家李德伦率钢琴家殷承宗及中央乐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首演了钢琴协奏曲《黄河》(见右图)。40年过去,殷承宗的青春已不再、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的指挥和乐手也已全部换了“新颜”,但“黄河”惊涛依旧澎湃、“黄河”激情依旧未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010年5月1日,在钢琴家殷承宗指尖上、指挥家李心草指挥棒下、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让黄河的这份激昂豪迈再度响彻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迈入不惑之年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让现场观众真切体验到了庄严、浑厚、奔腾不息的黄河,更为音乐人们又一次明确了中国交响乐发展的根本――创作。

优美的音符随着黑白琴键的上下翻飞从舞台飘到观众席中,落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错落有致的琴声,如水银泻地,大珠小珠落玉盘――作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者之一和首演者,殷承宗的演奏诗意盎然、充满了内涵。“黄河颂”的宽广抒情,“黄河怒”的激愤磅礴,“保卫黄河”的坚定果敢……

忆初演:畅诉衷情

演奏时,殷承宗富于激情、面部表情丰富而多变;平日里,殷承宗亲切和善、神态平和而淡雅。演奏《黄河》过千场、从艺60年、年近70的钢琴家殷承宗回忆起当年创作《黄河》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我们的创作是在1969年夏天开始的。创作的第一步就是体验生活,我们创作组从壶口瀑布开始花了3周的时间一路走到了延安:我们亲自去摆渡、跟纤夫一起在水边拉纤,吃的是土豆皮拌盐和辣椒面……尽管生活非常艰苦但却真真实实地打下了生活基础,《黄河船夫曲》中那些二拍三拍的节奏与黄河的激流和船夫们划桨的节奏是真实一致的。1970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审查《黄河》。当我弹到第四段《保卫黄河》时,一直在那里打拍子,乐曲刚完,总理激动地喊出了:‘冼星海复活了’,把全场欢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中央决定先试演几个月征求工、农、兵、群众的意见。1970年5月1日,《黄河》正式公演。这次重要的演出,我还出了点儿‘问题’:在公演前我的手指患上了甲沟炎,弹琴的时候疼得不得了,最后是听从医生指令、每天把手泡在灰锰氧水里消炎后才勉强包着手演奏的;正式演出时更严重了:《红灯记》弹到最后一段时我用力过猛把腰扭了,整个身体动不了,大家只好关了幕把我抬下舞台,并临时决定把后面的节目前调。工作人员紧急把我拉到附近的邮电医院打了麻药又回到剧场,在整个腰被绷带全部缠起来的情况下,《黄河》的首演才顺利完成,我回家3天躺在床上不能动。”

在殷承宗心中:“钢琴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不弹琴也会有钢琴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冼星海先生的这部体现民族精神的伟大作品能够经我的手流淌出钢琴的语言,对我来说已经足矣!”

感现状:薪火相传

作品是有生命的,作品是有精神的,作品是有发展的。“这是一部精神上很深刻的作品,有太多东西可以填补想象”,千余场的演奏每次都会给殷承宗带来新的启迪,如今他手下的《黄河》与首演相比速度和轻力度都有了一定变化,加入了更多新的情感和体会。

《黄河》对殷承宗是这样,对国外音乐家和年轻音乐家更是如此。1973年4月13日阿巴多率维也纳爱乐乐团与殷承宗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院合作演出《黄河》。“那时候,39岁的阿巴多读懂了《黄河》的含义。演出过程中,阿巴多不仅十分投入,而且背谱指挥,始终和我保持着眼神的交流,让乐队完美地烘托了钢琴的演奏。”与青年指挥家李心草合作中,殷承宗无意间提到了阿巴多背谱指挥的往事。一下刺激到了把《黄河》当做珍贵财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保留曲目的李心草,“我也背谱指挥。”谈到自己当年的这股“冲劲儿”,已经殷承宗合作了20多场《黄河》的李心草坦言记不起具体那是哪一次合作中的花絮了,但他依然坚持:“《黄河》是迄今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之一也是一部对中国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作品,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处理。”李心草这就样成了第二位背谱挥《黄河》的指挥。

在殷承宗眼中,对《黄河》有自己想法的指挥和乐团还有不少。“《黄河》创作时是由西洋管弦乐队协奏的,但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加入民族乐器来体现民族特色。近10年来彭家鹏率领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以及阎惠昌率领的香港中乐团都演出了《黄河》的民族乐团协奏版本。在跟他们的合作中,我除了感到惊讶,更兴奋于他们的处理:他们的改编和配器都很出色,尤其是其中唢呐等民族乐器的运用很有特色。”

企未来:大展宏图

在国内,《黄河》被看作是中国交响乐里程碑式的音乐作品,这属于中国人的旋律常演不衰。“《黄河》原来在台湾属于‘地下’的、被禁止,直到1996年我才第一次到那里演出。当时从岛内北边演到南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台湾企业家,偷听《黄河》让事业刚起步的他受到了巨大鼓舞。”在国外,如今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

《黄河》能够被国内外观众津津乐道,除演奏家的精彩演绎外,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它是在用中国人特有的音乐语言“讲述”中国人的历史和抗争。几十年来,殷承宗一直致力于把中国传统音乐改编成钢琴曲,他期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原创钢琴作品涌现出来让“中国的琴声传遍世界”,因为“中国要想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钢琴学派就必须要有一批优秀的作品。”

殷承宗的想法正好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契合。在关峡看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交响乐必须在提升自我的同时用‘中国符号’掌握文化主导权。钢琴协奏曲《黄河》让外国人听到了属于中国的钢琴之声,更通过把声乐作品用歌唱以外方式表达的形式让更多人接触、了解了交响乐这门艺术。”这些年来,关峡也一直带领着“国交”积极用中国的声音“发言”:“龙声华韵”交响音乐会品牌推出了中国作曲家交响乐作品专场和当代中国交响乐中小型新作品,先后为包括陈怡、周龙等华人作曲家举办了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

在力推其他中国作曲家作品的同时,作曲家出身的关峡也没有忽略自己的创作。5月12日,他为汶川地震创作的《大地安魂曲》将再度奏响,抚慰此次玉树地震的灾民。《大地安魂曲》借鉴了西方安魂曲的音乐形式、选用了当代词作家的词作,以新颖的音乐表现手法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充满了人文的情怀这是作者对“交响乐中国化,中国交响乐国际化”创作宗旨的一次尝试。

上一篇:新作绽放第三届北京现代舞展演周 下一篇:谁是布洛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