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协会:海西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10 04:42:40

经济协会:海西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及对策

成立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服务的协会组织,可以提高会员农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有助于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协会更要发挥作用,把农牧民组织起来闯市场、建家园。

一、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概况

我州第一个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是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绒山羊协会。该协会成立于1989年,经过多年的运营,已发展会员156户,团体会员5个,协会固定资产也由成立时的5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00万元,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8岛年的1400元增加到2005年的4600元。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绒山羊协会成为海西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的典范,创设的柴达木绒山羊品牌也成为青海知名品牌。

2001年底,在海西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州农村牧区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各种专业协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会后,各级政府把发展专业经济协会作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业市场竞争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推动了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的长足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至2005年底,全州已建立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18个,会员人数1803户,固定资产1920万元。涉及蔬菜经营、绒山羊繁育、牛羊养殖、羔羊育肥、养猪、半改、食用菌栽培等农牧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协会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专业经济协会的主要特点

海西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其主要特点有:

1.在组建形式上呈现多元化。(1)能人和专业大户带动型。如都兰县食用菌协会和察汗乌苏镇黄牛改良协会等,是由头脑活、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而组建的,这种组建形式是目前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形成的主体。(2)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推动型。如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绒山羊协会和原宗务隆乡东山村蔬菜协会,由于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形成了特色产业或产品,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生产收入,农牧民自发的组建专业经济协会。(3)企业牵动型。如乌兰县茶卡镇牧民养殖协会,是由于青海高原肉食品公司牛羊收购的牵动,农牧民群众为了便于与高原公司联系,统一组织生产和销售,把原计划成立的8个协会组织改制重组成立的一个牧民协会。(4)乡镇政府或农牧区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型。如天峻县新源镇城郊牧民协会和新源镇天棚牧民协会等,是政府或牧委会根据本地的生产情况为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牵头组建的。

2.组织类型上,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组建专业经济协会。随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各地都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如都兰县察汗乌苏镇形成了黄牛改良基地,德令哈市原宗务隆乡东山村形成了蔬菜种植产业,怀头他拉镇形成了绒山羊繁育基地等,围绕这些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组建了相应的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而各种专业经济协会又对这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组织方式上,坚持“民办、民管、民经营、民受益”宗旨。农牧民在参加各种专业经济协会中,参与自愿、决定自主,入退自由;农牧民在成立各种专业经济协会时,起草组织章程、会员入会登记、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产生理事会、理事长、申请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组织日常工作由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经会员代表大会决定。

4.利益联接上,以松散联接为主。农牧民加入各种专业经济协会,是希望经济协会在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的同时,通过组织生产和销售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各地的协会组织运作情况来看,协会的组织能力比较弱,在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不是很到位;统一组织生产和销售的能力不强。多数经济协会处在仅给会员提供简单的技术信息服务阶段,利益联接上是一种松散的购销或买卖关系。

5.合作行业和领域上不断拓宽。经济协会的合作行业从起步阶段的绒山羊养殖扩大到了蔬菜、黄牛改良、牛羊贩运、羔羊犊牛育肥销售、食用菌栽培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各个领域,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三、专业经济协会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来,我州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发展速度较快,也存在一些问题。

1.协会组织松散。一方面由于农牧民思想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参与思想与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在组织内部市场信息、技术以及统一销售等方面组织能力较弱,呈现出松散的购销或买卖关系。部分协会还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常设的办事机构、专职的工作人员,制定的章程不规范。

2.协会分布范围有限。目前,海西各种农牧区专业协会18个,但加入协会的农牧民仍属少数,大多数的农牧民未能参加协会组织。从分布领域看,“基地+农牧户”形式的组织在生产领域居多,在农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较少。实际上,农畜产品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与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环节。

3.协会影响带动力不强。专业经济协会在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缺乏统一服务功能。大多数协会与企业、市场还未形成稳定的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和供货渠道,农牧户也没有与区域特色产业相配套的布局。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各级政府部门虽然鼓励农牧民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并加大了扶持力度,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各种农牧民专业协会组织进行贷款贴患,但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经济协会贷款困难,享受不到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且也没有有关农牧民专业经济协会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专业经济协会促进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各级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从促进“三农”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行业分工,搞好部门协调,积极稳妥地推动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要大力支持农牧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建各类专业经济协会;要鼓励引导供销合作部门和其他从事农产品购销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兴办、领办各类协会,提供市场消息,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为农牧民增收服务。要加强工作指导,落实优惠政策,为专业经济协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抓好示范引导,规范组织管理。目前我州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尚处于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要给予高度重视。一要抓好示范引导,从扶持、树立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典型着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专业经济协会的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对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的规范管理,从帮助建立和完善各种协会组织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和积累制度等方面入手,促进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规范和民主管理。

3.加大对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的扶持力度。在发展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中,要认真落实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专业经济协会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拓展服务领域。农牧部门不仅要从资金、技术上扶持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更要积极争取省上产业化资金,推动农牧区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

4.开展宣传和培训,扩大专业经济协会影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向农牧民宣传专业经济协会知识,让农牧民懂得专业经济协会是一种农牧民之间的合作组织,努力培养农牧民的合作意识,使农牧民更多的了解合作组织,支持合作组织,参与合作组织,共同办好合作组织。各级农牧部门要积极开展专题培训班,对协会负责人进行合作业务、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各专业经济协会也要对会员开展参与合作、生产技术、市场分析、业务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从负责人到会员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专业经济协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海西州农牧局)

上一篇:为驻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一篇:青海蒙古族摔跤文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