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驻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间:2022-07-09 10:24:07

为驻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青藏兵站部管线团是遂行西南边防和地区油料保障任务的全勤部队,担负着我国第一条高海拔、长距离、多品种成品油顺序输送管线――格拉管线的管理、维护、保养任务。该团基层单位大多分布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的青藏线,部队驻地偏僻、少数民族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针对这一实际,该团充分发挥技术力量强、人力物力集中的优势,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促进了驻地的“三个文明”建设。

1

“住在红旗沟,守着秃山头,穷得叮当响,盗贼也不偷,小伙打光棍,闺女嫁外头……”这首民歌描绘的就是昔日的安多县和里乡红旗沟村。如今,这里的牧民通过科学养畜,盖上了漂亮的玻璃房,铺上了地板砖,购买了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还有的别上了高档的手机。他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谁又会忘记帮助他们科学养畜、脱贫致富的管线团九连官兵呢?

事情还得从1997年腊月初十说起那年,连续几天铺天盖地的大雪,把草原盖了个严严实实。放眼望去,到处白雪皑皑,分不清哪里是山沟,哪里是路了。救灾物资运不上去,山上的人又下不来,村民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只羊在饥饿和寒冷中死去……面对自然灾害无情的打击,村民们绝望地流着泪,无数次地跪拜神灵,祈求上天,的保佑。但这些并未给他们带来希望,更没有神灵为他们消灾解难。走投无路时,他们想到了九连官兵。九连官兵曾经帮助他们收青稞,给他们传授科学种养知识。

与此同时,驻地人民面临的困难也深深牵动着连队官兵的心。他们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摆脱困境。在他们的帮助下,村民们建起了畜棚,尝试着运用科学知识舍饲圈养。这一年入冬后,连续几天的大雪不但没有冻死村民们的羊,而且养得个个膘肥体壮,成活率达到100%。该村老支书布洛吐高兴地说,金珠玛米才是我们的苍天神灵,是他们帮我们建起了畜棚,学会了科学养殖,走上了科学致富的道路。

2

地处海拔5300米藏北高原的那曲市次曲乡那莫千村,四周是一垫无垠的荒漠,嫩绿的牧草长不到两寸就开始泛黄枯萎了。全村蹲户藏族群众,只有几间“干打垒”的住房遮风避雨;全家几口人的吃喝零用,只靠仅有的人均一亩四分地上长出的青稞,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十连官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队干部主动与村党支部联系,商议利用连队种植大棚蔬菜的经验,帮助那莫千村发展蘑菇人工栽培。不料,那莫千村牧民从未见过人工栽培蘑菇,加之大多数牧民不懂汉语,学习技术困难,既心存疑虑又有畏难情绪。为此,连队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入户帮助牧民学习汉语,宣传蘑菇的销售前景及经济效益,动员牧民人工栽培蘑菇。通过一家一户做工作,由20户牧民集资修建的4个大棚终于建成了。连队官兵又当起了技术员,不厌其烦地向牧民讲解食用菌栽植的基本原理、技术要领。二级士官王小波是连队大棚的负责人,蔬菜种植技术高。为了使牧民掌握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技术要领,他主动推迟探亲假,直到牧民掌握栽培技术。蘑菇丰收上市后,那莫千村的洛桑、卓玛等10余户牧民通过栽植60平方米蘑菇增收1300元的消息不胫而走,邻乡和里、日参波的牧民纷纷前来“取经”,请求连队官兵为他们开展技术培训。为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连队又集中时间为三个乡的近200名牧民开展了专题培训,并在9个村建立了12个示范户,不仅转变了牧民的思想观念,巩固了培训成果,而且带动了驻地经济发展。

3

在完成好输油中心工作的同时,该团还在驻地积极开展支援公益事业、科技扶贫、智力助民、捐资助学、帮贫济困、军民共建、抢险救灾等活动。1999年10月,唐古拉山地区遭受十年不遇的大雪灾,唐古拉山乡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该团驻守在此的八连官兵,及时出动761人次,为群众送衣送药、送水送饭,奋战三天两夜,救助驻地群众和过往人员162人,牲口268头,帮助维修车辆40余台,使受困人员、车辆顺利度过了难关,确保了人员无伤亡。还向该乡捐赠1台价值2万余元的柴油发电机组,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难问题,帮助农牧民告别用牛粪作燃料的历史。2000年7月,格尔木市炼油厂至101油库之间的成品油输送管道发生两起不法分子破坏管线盗油事故,管线跑油非常严重。该团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成立了10人抢救小组,迅速赶赴现场。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抢修,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地方单位挽回了经济损失达10万余元,受到军地领导的好评。

近3年来,该团投入70多个劳动日,600余人(次),义务植树5000余棵。为沿线单位和青藏铁路施工队义务供水约1300余吨,供电30000余度。为驻地群众维修家电、机械210台(件),诊病治病400多人(次)。这些活动,密切了军民关系,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促进了青藏线的社会稳定。

(作者单位:青海格尔木市62217部队政治处)

上一篇:青藏铁路贯通对柴达木旅游业的影响 下一篇:青海蒙古族摔跤文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