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0月最关注(2)

时间:2022-07-10 03:54:50

日前,网上疯传了一条视频,歌手彭家丽与一位名为Timon Chu的中年男子合唱《从不喜欢孤单一个》,由于该男子演唱时频频走音,引来网民热烈回响。报章报道,视频的男主角是红日娱乐主席朱寿仁,此人于日前举办了几场慈善晚会,受惠机构分别为国际狮子总会、保良局及香港戒毒会,其公司发出的邀请函指,出席赞助商晚宴,每人须付2000元认购费。而在网上流传的片段,来自其中一场慈善晚会。

视频流出后,众多网民大赞彭家丽表现专业、处变不惊,面对如此合唱者,仍能继续保持高质素演出,还懂得和观众互动避免冷场。一夜之间,香港年轻人都知道原来有位歌手叫彭家丽——她在1990年代曾推出唱片,之后从事声乐教学等。事后,传媒请她评价朱主席的歌艺,她笑答:“好好呀,唱得好好呀。”

有网友感触“我们都是彭家丽”,每天都在竭力迎合老板。有位网民以《好好呀,唱得好好呀》为题撰文,叹息在职场中,这种情况日日出现、时时发生,作为打工仔万般无奈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吞完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擦净嘴巴,堆出满面笑容。

“以牙还牙,加倍奉还”这句话,成了同事最近的口头禅。这句话,不是来自香港剧集,反而是红透日本全国的日剧《半泽直树》。此剧收视高企,为近十年来收视最高的日剧。

《半泽直树》一剧,改篇自池田户润的小说《我们是泡沫入行组》、《我们是花样泡沫组》。故事背景讲述东京中央银行的半泽直树,为追讨几亿的融资贷款,与金融厅、银行高层、借贷者等斗智斗力的故事。

《半泽直树》大受港人欢迎,有人甚至开始构思港版《半泽直树》的选角,例如,由郭晋安饰演半泽一角,老戏骨郭峰出演大和田一角。据说,无线电视想乘着热潮翻拍此剧。虽然最后未有定案,不过众多港人却希望无线手下留情,放弃改编剧集。为什么?当然是大家受不了“TVB剧集模式”!

为何一套日剧,在香港惹来纷纷热论,反而港产剧集,却不受港人重视?很明显,大众是看厌了十年如一日的电视剧情。试想想,过去数年的TVB剧集,总有以下元素——N角恋、家族争产、大团圆结局、出现“你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等对白。假如你是观众,熟悉了这些剧情桥段,会发现在香港做编剧,绝非难事。

老实说,《半泽直树》的故事并非新鲜,但剧情紧凑,绝无半点冷场,相比TVB的述事方式,自然技胜一筹。香港在1980年代确实有一批出色的港剧,但近年江河日下。事实摆在眼前,香港观众确实不满现时的剧集质素,奈何TVB一大,继续故步自封。执笔之时,正是王维基的香港电视未获政府增发免费电视牌照,网上群情汹涌,几乎所有社交网站都要求政府发牌予王维基,可见香港人,是多么不满自家的电视剧集。

日前,香港特首梁振英主持扶贫委员会高峰会,讨论香港的贫穷问题。据悉,港府首次制定“贫穷线”,定为香港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数的一半——一人住户为3600港元、二人为7700港元、三人为11500港元、四人为14300港元、五人为14800港元、六人或以上为15800港元。

按上述数据推算, 2012年香港的贫穷住户为54.1万户,涉及131.2万人,贫穷率19.6%;不过,政府各项恒常现金政策(包括综援、高龄津贴和学生资助等措施)介入后,贫穷住户降至40.3万户,涉及101.8万人,贫穷率降至15.2%。

梁振英表示,制订贫穷线是“破天荒”的工作。它是政府处理贫穷问题的重要一步,体现政府扶贫工作的决心。制订“贫穷线”是政府首次以科学化的方式,检视贫穷情况、引导政策制订和审视措施成效。梁振英又指出,单靠政府福利解决生活问题并不是有效的做法,解决贫穷,还是要靠市民自己——希望透过政府的措施,令青壮年人自力更生。

香港政务司司长兼扶贫委员会主席林郑月娥表示,恒常现金政策中,以综援的扶贫作用最明显,成功帮助约9万户脱贫。而其他非综援贫穷住户中,有14万在职贫穷住户更需要优先关顾,这些住户的人数多,超过八成为三人或以上的家庭。家庭中在职人数少但需供养的成员较多,抚养比率约为1比2,即一个人工作负担三个人的生活开支。更重要的是,在职成员约九成从事低技术工作,收入相对偏低。

分析人士指出,贫穷线问题一直是香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香港虽然人均GDP在亚洲名列前茅,但由于贫富差距较大、房价和租金高昂等原因,生活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极为困难。也有香港“N无人士”表示,“贫穷线”的公布,对他们的意义不止是一条线,而是生活的一个希望、一个鼓励。

据悉,要将所有贫穷线以下的人士拉到线上,每年政府需额外支出148亿元。

继标售百佳、减持香港电力业务后,市场传闻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黄,有意把零售旗舰屈臣氏分拆在香港上市,藉此减持零售生意。据港媒报道,和黄计划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分拆屈臣氏于香港主板上市,集资额介乎624亿至780亿元,一旦成功,将是和黄自2007年出售以色列电讯业务以来最大交易,和黄则会保持大股东地位。

现由和黄全资持有的屈臣氏,在全球33个城市均有业务,经营逾1.1万间分店。和黄没有独立公布屈臣氏纯利,去年除税息前盈利(EBIT)约100.5亿元,较2011年增长7.7%。港媒指出,由于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级市场盈利率较低,拖累屈臣氏分拆上市的整体估值,是和黄出售百佳的原因之一。

屈臣氏(包括百佳在内)2013年上半年收入达757亿港元,占和黄的总收入达38%,屈臣氏的EBIT则为43.2亿港元,占和黄整体的14%。以EBIT计算,屈臣氏与赫斯基能源集团同列和黄第三大的盈利来源。

虽然和黄方面对于分拆屈臣氏的传闻不置可否,大多数投行人士皆认为,此举仍然与和黄未来的欧洲投资计划有关。一旦百佳、港灯、屈臣氏三项资产出售计划落实,李嘉诚在亚洲地区的套现金额将近1500亿港元。届时,旗下长和系在香港余下全资持有的项目,仅剩酒店资产、部分零星商场项目以及地产发展项目。香港金利丰研究部董事黄德几分析“和黄套现显然不是为了减债,而是为往欧洲等地购入廉价又高回报的资产准备资金,相信能源资产会是和黄未来收购重点之一。”

而香港新鸿基金融高级分析师李惠娴则认为,企业分拆业务主要有四大原因:体现子公司价值;套现以发展新业务或买入高增长资产;公司需要大笔资金;降低公司负债率。她举例称,如果一间企业下面有三间子公司,每间资产值是100亿元,但母公司的市值通常大幅低于300亿元,所以企业会透过分拆业务,将市盈率大幅低过同业的业务分拆出来,减少集团的资产折让。她以和黄分拆屈臣氏为例,市场目前估计屈臣氏的市盈率约30倍,但和黄的市盈率却只有15倍左右,从中可以看出和黄分拆屈臣氏的部分原因。

富豪再超新加坡 关注指数:

据港媒报道,受惠于股市及楼价显著上扬,香港富裕人士去年大幅增加近36%,达到11.4万名,财富总额同样大增37%,至5600亿美元,以增幅计,冠绝亚太区。另外,不管在富户人口及财富总量,香港都再次超越新加坡。

RBC财富管理公布最新《亚太财富报告》,发现亚太区去年富裕人士增加9.4%,至368万名,日本是区内富有一族的集中地,占到190.2万名;中国富户数目仅居其后,约有64.3万名。至于香港富户人数及财富总额方面,经历2011年双位数跌幅后,2012年恢复正增长。去年本地富裕人士约11.4万名,增加35.7%,是区内第六大富户集中地;期内财富总额增加37.2%,至5600亿美元,在区内规模第五大。而新加坡去年富裕人口10.1万名,财富总量4890亿美元,两项数据皆落后于香港。

RBC财富管理香港董事总经理吴道衡指出,去年本地股市及楼价上升超过两成,造就富裕人士数目及财富总额均录得较大增幅。他又称,香港过去五年数据经常出现大起大落,香港又属于外向型经济体,较容易受到国际及中国内地经济影响。调查显示,有37.9%香港富户投资于亚太地区外的市场,是亚太区比重最高的地区。

业内人士分析,在资产配置方面,去年香港富户把20.5%资产总额比重配置于房地产,股票配置占24.1%,现金占28.7%,固定收益产品及另类投资分别占14.4%、12.3%。根据对香港富豪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对股票持中性偏正面看法,开始增持股票及另类投资(包括结构性产品)。

关于今年楼市偏软对香港富户的影响,吴道衡回应称,基于房地产只占到资产配置的20.5%,比重不算太高,而在经济稳定回升下,包括股票等资产都会升值,预料可抵销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阿里巴巴 关注指数:

10月10日,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陆兆禧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决定放弃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一直计划以“合伙人制度”在港上市,惟相关制度未获港交所接受,阿里巴巴亦因此未有向港交所递交正式上市申请,最终放弃在港上市计划,当中牵涉数以千亿美元的IPO计划亦就此告吹。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不会因个别公司的上市要求而轻易修改上市规则,如果为迎合新来者而朝令夕改,将会动摇港交所的公信力。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亦在立法会会议上明确表达,香港政府及股票市场监管机构现时没有计划放宽或修改上市规则,亦无意放弃一直坚持的“同股同权”原则,他要求来港上市的公司,必须维持股份与股权一致。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有别于惯常公司股票发行制度,为双层股权结构。一般而言,公司发行股票时会赋予股票购买人一定股权,而股票持有量与投票权持有量相等,即当投资者持有100手股票时,他在股东大会持有的票数则为100票。简而言之,投资者手持的股票量与其对公司的影响力挂钩,然而,“合伙人制度”的基本原则却有违“同股同权”原则,为“同股不同权”。投资者手持的股票量与其股权并无任何关系,投资者即使手持大量股票,亦不代表他在股东大会上有庞大影响力。股权的分配是由集团自行决定,而非以股票量作计算单位。

“同股不同权”模式曾经在香港出现,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流行,但港交所在1989年12月修改规例,确立“同股同权”的方针。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乃该公司的重要管理政策,惟此与香港上市规则互相抵触,令是次来港上市计划胎死腹中。“合伙人制度”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其管理团队保持对阿里巴巴控制权的最重要手段。马云持股比例不到10%,但他和现有管理层希望在公司上市集资后能保持绝对话语权和决策权,可惜香港政府及港交所不愿放行,令马云和管理层在权衡轻重后只好放弃在港上市。正如马云及陆兆禧分别在公司内部电邮及公开讲话所言,阿里巴巴不在乎上市地点,但在乎上市地点能否支持其“合伙人制度”。由此可见,阿里巴巴的管理层视“合伙人制度”为公司基石,宁愿放弃数以千亿计的集资计划,亦不愿让制度因此消亡。

有港媒报道,阿里巴巴考虑明年在美国上市,美国容许“同股不同权”的股票发行模式,而阿里巴巴集资的多寡,仍有待公司表现。

上一篇:品牌风景线 下一篇:宫崎骏传承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