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致富路上显身手

时间:2022-07-10 02:48:13

一位贫困母亲通过植桑养蚕发家致富,进而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向命运发出了不屈的挑战。她就是社旗县饶良镇二户岗村的普通村民刘保琴。

闯开一条路,擎起一片天

20年前,英姿飒爽的刘保琴与二户岗村中学时代的同窗挚友杨海舟结为伉俪。从此,在二户岗这块荒芜贫瘠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同命运抗争的足迹。保琴上有公婆、下有爱子,为维持全家5口人的生计,她和丈夫杨海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头来,不仅衣食不保,还落个债台高筑。时间一久,刘保琴灰心了,麻木了,一日三餐围着锅台转,两晌围着地头转,一切围着丈夫转,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直到2001年3月,社旗县把二户岗定为“幸福工程”的项目点后,刘保琴的心中才再度迸发出向命运挑战的熠熠火花。

在镇计生协会举办的贫困母亲生产技能培训班上,刘保琴选定了植桑养蚕项目,得到了县、镇计生协会和“幸福工程”项目办的热情支持。县“幸福工程”项目办公室为刘宝琴投入了救助资金5000元,镇计生协会协调解决贷款2万元,村委划出岗坡地20亩,以每亩160元的承包费和见效益后再缴租金的优惠条件,与刘宝琴签订了承包合同,并成立了10人义务帮工队,帮助刘宝琴夫妇在10里长岗上建起了第一个桑园,盖起了第一所蚕房。计生协还专程从南阳桑蚕公司聘请了技术人员传授、指导良种桑苗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桑蚕养殖技术。县、镇、村三级的共同扶持,确保了刘宝琴当年上项目,当年受益,收获蚕1600余公斤,毛利润达32000多元,为二户岗村的计生贫困母亲们闯开了一条新路,撑起了一片蓝天。

立下创业志,扬起一叶帆

又是一年的早春,刘宝琴不失时机地扩大种养规模,筹建桑蚕基地。她的心愿是:“让二户岗山变绿,人变富;桑园长出梧桐树,金蚕引来彩凤凰。”他们把桑田承包面积扩大到46亩,蚕房扩建为36间,在蚕场内打深水井一眼,新做茧楼46架,并在荒岗上架起了专用电线,开通了程控电话。初具规模的桑蚕基地宛如桑海中扬起的一叶风帆。一帆竞驶,百舸争流。养殖基地的建立,给二户岗带来了新的生机。大投入,得到了大回报。桑园扩种第一年,新栽的桑树苗枝条疏密有序,叶厚硕大。春、夏、中秋、晚秋四季桑蚕,可望收茧7000余公斤,按每公斤4元的保护价匡算,全年收入最低可达12万元以上。刘宝琴决定,把桑蚕养殖场定名为“社旗县饶良镇‘幸福工程’桑蚕养殖基地”,她说:“我成功的背后,既有‘幸福工程’的关怀厚爱和县、镇、村三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有乡亲们的热情帮助。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各级领导、回报社会、回报乡亲。”

播撒银丝雨,架起彩虹桥

有远见、重情义的保琴夫妇,自己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光荣户,脱贫前曾与计生贫困母亲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磨难、共同的心声、共同的期盼。因此,他们对本村的独生子女贫困家庭关爱有加、情有独钟。尽管眼下因筹建养殖基地而无力在经济上资助计生贫困家庭脱贫,但他们还是采取“技术指导、结对相帮、进场代培、优先招工、提供种苗、借用蚕房”等方式,热情帮助村里计生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他们与12组的张秀春、杨海坡夫妇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传授植苗、定株、修枝、施肥、防病和桑蚕喂养技术,直到他们能熟练掌握、单独操作为止。对9组的刘丽芝、翟丙彦及杨海风、王长合夫妇和16组的马荣琴、李兰林夫妇,则采取进场代培的方式,让他们边打工,边学习。刘保琴对他们工钱照付,等其种、养、防、管全套技术学会后,鼓励他们“另起炉灶”。另外,保琴夫妇在招收季节工时,还优先录用生活贫困的独生子女父母或已成年的独生子女本人进场做工,边打工边学艺,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实现了富余劳力的就地转化。在刘宝琴夫妇扶持带动下,该村已有65户贫困家庭从事植桑养蚕,有22名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成为蚕场的季节工。如今的二户岗,桑园连绵800余亩,采桑女工来往如梭。放眼望去,真是“接天桑叶无穷碧,十里桑园绿映红”。

刘保琴,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豪,怀着造福桑梓的宏愿,手握如椽画笔,在自己家乡的热土上,绘出一幅“绿叶铺锦绣、银丝织彩虹”的秀美画卷,这幅画卷将牢牢地嵌印在受助贫困母亲们的心坎上。

上一篇:方圆,活跃在影视舞台上的“精灵” 下一篇:命中注定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