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审美之旅

时间:2022-07-10 01:29:07

意大利审美之旅

乘坐俄航红眼航班,飞越战斗民族领地的漫漫长夜,当灿烂的阳光从窗入机舱时,我已经降落在温暖的永恒之城――罗马。

罗马假日

冬季的意大利气候恶劣,寒冷、多雨,甚至洪涝,总体上不是个适合旅行的季节。不过在罗马的几天,我却意外享受了不少阳光。

罗马是一座城市,也曾经是一个辉煌帝国的名字。市区的一片遗迹记录了这个辽阔帝国最后的回忆。走出地铁马西莫环站(Circo Massimo),这个古老的战车赛场如今是一片开放式公园,是鸽子和遛狗者的乐园。在马西莫环的旁边,古老的希腊式大力神庙树立两千多年,默默陈述了罗马的最早起源,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在城破之时,带着遗民远走千山,来到亚平宁半岛,建立起新的部落,这个部落最终建立了罗马城。

不远处,罗马标志性的遗迹――竞技场,在游客和商贩的包围下显得格外高调。走入竞技场,中心是带有升降装置的格斗场,四周的观众席随着身份高低依次向外延伸。格斗场是血与沙的世界,斯巴达克斯、马克西・蒙斯们在这里命悬一线;观众席上,倍感刺激的男女们陷入莫名亢奋。竞技场的一侧,卡拉卡拉浴场则是罗马人另一处休闲场所,露天的浴室、蒸汽桑拿房、健身房、精美的马赛克壁画,这些令人羡慕的设施展示了帝国居民优雅舒适的生活。

走出竞技场,旁边是罗马遗迹的中心――帕拉提诺丘(Palatine)。

罗马被称为七丘之城,因其最早建于七座小山丘上,七丘之一的帕拉提诺是罗马政治的中心,也是诸多罗马故事的发生地。公元前700多年,罗慕路斯(Romulus)在这座山丘上杀死自己的兄弟,建立起这座城市;山丘下,元老院遗址见证了 “共和国”的诞生;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成为自由人的斯巴达克斯奔走联络起义同志;银塔广场上,凯撒在这里获得权力,在这里被背叛谋杀;继承者奥古斯创立了“凯撒”(即罗马帝国皇帝)这一称号,建立了帝国,帕拉提诺山顶的房子(或者说宫殿)目睹了他的权势;君士坦丁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昭示着帝国时代的辉煌;伴随蛮族的脚步,历史在这里沉默,繁荣一时的帕拉提诺化为一片废墟……古罗马的故事也到此终结。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已经在亚平宁半岛屹立了两千多年。不过,即使如此,城市面积也未显得特别辽阔,以至于我大部分时间以暴走代替交通工具。罗马是个适合行走的城市,城中心大部分路面是以打磨过的鹅卵石铺就,路面鲜有交通标记,道路在一幢幢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物之间蜿蜒曲折,沿路三步一餐厅,五步一教堂,走走停停,吃吃看看,饶有趣味。《天使与魔鬼》的粉丝们,可以追随罗伯特・兰登的足迹,在圣彼得广场、万神殿、四河喷泉、胜利之后圣母教堂寻找光明会的痕迹;《罗马假日》的拥趸,也如奥黛丽・赫本一般在真理之口扮个鬼脸,在西班牙广场台阶上吃冰淇淋,享受公主的浪漫。

于我而言,傍晚时刻,坐在竞技场前的咖啡馆,欣赏这里不常见的冬日斜阳,品味一杯苦涩的expresso,这是罗马假日的最好注脚。

天国王朝

如果说巴黎的塞纳河是女人,罗马的台伯河就是男人。塞纳河因穿梭的船、浪漫的桥、河畔的流浪艺人、写生画家和咖啡馆而妩媚,台伯河面上游船稀少,两岸树木遒劲的枯枝装点着河畔古老的石质建筑,在冬雨的映衬下越显苍凉。在罗马历史上奔流两千多年的台伯河水流浑浊急迫,难以亲近。在台伯河东岸是将地中海纳为内海的罗马帝国首都,而在台伯河西岸,则有欧洲另一个首都――教廷梵蒂冈。

梵蒂冈,教科书说这是世界上领土最小的国家,实际上不过一座教堂、一个广场、一个博物馆和一个庭院的大小,与日常所说的国际概念想去甚远。

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这里是教廷的艺术收藏宝库,集合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代的重要作品。作为博物馆一部分的西斯廷礼拜堂更是举行教皇选举的重要场所,米开朗基罗的《创世记》、《最后的审判》将礼拜堂装饰得无比神圣。

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徒的圣地,游人和信徒每天浩浩荡荡通过广场安检进入教堂参观、礼拜。圣彼得教堂高耸的穹顶、精美的青铜华盖昭示着教会的无上权威,富于表现力的宗教壁画则将教堂装点出天国的幻象,令观众心生向往。庄重而又富于亲和力,教会巧妙地将宗教理念诠释在了建筑之中。

公元初,基督在耶路撒冷收徒布道,然而不同于其他宗教,基督“鄙视世俗的王国,而期望建立一个天国王朝”(汉娜・阿伦特),他最终通过牺牲自身展示通往天国的阶梯――救赎。圣彼得接过基督传下的钥匙,开创教会,再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和牺牲,教会最终掌握了罗马,并扩张到整个欧洲。两千年来,不断经历战乱、腐败、阴谋、改革的洗礼,教会始终屹立并贯彻圣彼得的理念、基督的理想――建立灵魂的天国。二战结束之时,有人向斯大林提起教皇,斯大林轻蔑地问“教皇?他有多少军队?”时任教皇的庇护十二世则对人说:“告诉我的孩子约瑟夫(斯大林的本名),我的军队在天上。”四十多年后,建筑在无数鲜血之上、拥有最广袤领土的理想主义帝国轰然倒塌,而基督牺牲自身创立的领土最小的教会仍巍然耸立。梵蒂冈虽小,但尊严十足,它的军队在天上,它的国土在人心。

翡冷翠的今天

随着欧洲之星在托斯卡纳平原地奔驰,我来到了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的城市规模大概相当于上海的一个镇,但作为意大利中部的中心城市之一,这里充满商业繁荣。

文艺复兴以来,僭主美第奇家族将佛罗伦萨打造成一个商业与艺术的中心,将佛罗伦萨小镇发展为亚平宁半岛的重要城邦,美第奇家族也由此获得财富和地位,产出六位教皇、一位法国王后,跻身欧洲传奇贵族行列。

今天的佛罗伦萨仍有很浓郁的商业氛围,从有数百年历史的中央市场到沿街皮货摊贩,揽客叫卖声络绎不绝;品牌商店、奢侈品专卖店、高端定制商户,小小的市镇一应俱全,是购物者的血拼圣地;阿诺河的旧桥两侧,一众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金店门庭若市。商业似乎是佛罗伦萨人的使命,甚至于佛罗伦萨的教堂多数都需付费进入,或者将值钱的艺术品搬离教堂另设附属博物馆付费参观,这一点在欧洲实属罕见。

而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佛罗伦萨也是艺术的宝库。这里有乌菲齐美术馆、皮蒂宫、美术学院画廊等重要博物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詹波隆那的《强掳萨宾妇女》、本韦努托・切利尼的《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头》等杰作都可以在市政广场随意欣赏。号称“欧洲最美”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掩藏在老旧的建筑群中,待走到跟前,如同一块雕花的玉石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禁惊叹。不同于传统教堂外观的古朴,圣母百花大教堂将壁画置于外墙,结合精美的雕塑和白色大理石的外壁,毫不吝啬地绽放明艳。

依靠商业和艺术的魅力,即使在气候恶劣的冬季,佛罗伦萨的街头也人头攒动,特别是亚洲人面孔几乎占领所有的景点。过去,亚洲游客主要是日本人,佛罗伦萨的商店多有日语广告并接受JCB的信用卡,作为亚洲面孔,我也两次被当地人误认为日本游客;不过随着中国旅游团的到来,普通话、沪语、粤语也开始充斥街头,借助中国土豪的庞大消费力,将这个城市转变为中国游客的据点大概只是时间问题吧。

威尼斯商人

列车奔驰,一路向东北方前进,当列车驶入一片时,威尼斯就在眼前了。

冬季的威尼斯波涛汹涌,天气湿冷无比。就在我进入威尼斯的前两天,洪涝还淹没了大部分沿河街道。不过,即使如此环境也掩盖不了水城的美。威尼斯是水上的都市,大运河两岸,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圣母安康教堂、里亚托桥(宪法桥)、总督府、黄金屋、学院美术馆等著名景点依次排开;阡陌纵横的支线河道上的士船、贡多拉穿行其间。这里的建筑物都格外古老,我所住的酒店建于公元16世纪,即我国明代,算得上老古董了。

作为著名景点,威尼斯的旅游方法多种多样,可跟随人流进入拥挤的圣马可教堂欣赏带有东方拜占庭式风格的装饰,在总督府景仰威尼斯昔日的辉煌;或者乘船欣赏水城沿岸的风貌,上岸在交错复杂的小巷中迷失一阵;或者出海到玻璃岛欣赏玻璃工人的技艺,在彩色岛拍摄多彩的房屋;再或者在学院美术馆品味威尼斯画派的杰作,在里亚托桥上的商店选择精美的面具……

最为人所知的水城故事就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威尼斯美丽舒适,但相比佛罗伦萨,威尼斯的商业氛围也更为浓厚。历史上,威尼斯共和国由威尼斯总督管辖,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是著名的海上强权,这个不拥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城市通过造船工业和贸易积累起庞大财富,再通过对教廷的支持获取地位,并将教廷的支持转化为武装,甚至一度抗衡奥斯曼帝国。总督府的巨幅油画展示了威尼斯海军的盖世武功,威尼斯女神则端坐中央接受来自各方的朝拜。对异教的容忍,拜占庭式文化的吸纳,女神崇拜……对某种意义上,威尼斯更像是一个骑墙东西两方的中立港,而不是天主教的要塞。今天的威尼斯也传承了商业血脉,开设、教堂收费,俨然天主教国家中的特区,而昂贵的酒店、餐饮、交通或者博物馆收费也就毫不稀奇了。

不过,也有例外。位于阿森纳的海军历史博物馆,虽然在圣马可教堂旁边,却因为是冷门景点而收费低廉,这里展示了从罗马共和国时代到现代的各种舰艇模型,罗马战船、威尼斯炮舰、总督游艇乃至中国和日本的远洋帆船、朝鲜龟船一应俱全,对于海军宅、模型宅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去处。

Hetalia“意呆利”

意大利美食也是举世闻名。意大利人最典型的食物是pizza(披萨饼)和pasta(各种意大利面的总称)。不同于国内流行的美式厚披萨饼,意大利流行罗马式薄饼,香脆可口,配上多种馅料,让人赞不绝口;而各种pasta,扁面、饺子、千层面,配上博洛尼亚肉酱、贝类、奶酪等做法,也是鲜美无比;意式点心的经典之作提拿米苏在这里是家常做法,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新鲜甜美,绝非必胜客里面那种硬邦邦的东西;手工冰淇淋作为意大利的招牌,各种口感让人在严寒之中也欲罢不能;此外,牛排、猪排、烤鱼等各地特色菜也丰富多彩。

不过,总体来说,意式餐厅菜品重合度较高,吃多几次便无新鲜感,不似法餐,每家店的菜单几乎无重复。另外,餐厅整体品质良莠不齐,服务态度也较为冷淡,不如一流美食国家法国,以吃货眼光衡量,意大利仍属于准美食国家。

凡是爱好美食的民族,往往比较散漫。意大利人,简单来说,属于乐天派的呆子,懒散地坐在咖啡馆喝着拿铁,望着路人“ciao,ciao”的搭讪是他们的典型形象。

有人说意大利很中国,很多方面确实如此。意大利人做生意很主动,餐厅和摊贩都会主动揽客,还会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反复劝说购物,换成法国人老早摆出“爱来不来,不来拉倒”的态度,断然不会放下身段拉客。

另一些相似之处是:马路上,车不让人,人不让车;行人都是乱穿马路,毫无顾忌斑马线,更别说红绿灯了;罗马街道的脏乱程度与国内大城市不相上下,乞丐小贩随意占道,小偷众多;景点到处是兜售纪念品的摊贩,质量良莠不齐……中国人来到这里多半不会觉得有违和感。也难怪欧美人将意大利视为发达国家的特例,而日本人则称它是“Hetalia”。意大利人自己呢?似乎仍然快乐地享受这种生活。

上一篇:邻菲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含量条件试验 下一篇:初探乌头煎熏洗结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