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时间:2022-07-10 01:28:24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本文对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智力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 音乐课堂 自尊 自信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硬的知识作为后盾,显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好坏与否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之一。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严重干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家把焦点聚集在学校教育。而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课程之一,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堂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通过实践和学习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了解音乐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自身的学科特点,可以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等各种方式,同时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入情、动情,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增添色彩。

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首先音乐小舞台是一个心理素质的考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弄清自身的缺点,音乐小舞台是贯穿于平常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得到磨练,进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嫉妒、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养成积极乐观、向上进取、坚定自信的品格。

其次,律动在音乐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在教小学一年级歌曲《理发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表演,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劳动场景,并问:“同学们,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接着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各种劳动律动表演,使学生在律动中产生愉快的劳动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为学习新歌《理发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律动在音乐课堂中体现的作用正是针对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欲望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及形象思维的丰富性的心理特点。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和悦纳他人长处,完善自己缺点,学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提身自我价值,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音乐课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展示自己擅长的本领。比如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因为这是一首内蒙古表演唱的歌曲,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创作表演的环节。接着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103班举行一次音乐盛会,那没有节目怎么办呢?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如:演唱、舞蹈、歌舞、朗诵等表现出来,大家觉得怎么样?”这时,教师发现教室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几乎每位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参加自己喜欢的音乐表演。这样的活动不仅使每个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而且也有自信让同伴接纳自己,从而使每位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希望,使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对学生带有期望性的言语,这样不但给孩子成功的自信,更为以后的教学作了铺垫。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登上成功的舞台。教师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尝到甜头,渐渐步入成功的舞台。

三、教师要及时掌控学生的课上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智力

(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型性。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趣”呢?这要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精彩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教师的讲课顺利自如。

(二)创设“情境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假如你只是纯粹的欣赏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欣赏之前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时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三)让学生上课动起来,不要做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做学习的主动者。对一些音乐表现力较弱的学生也要给他们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想融入到集体之中,都想自己比别人强,包括一些“差生”。其实在他们的心理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集体的认可,只要把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激发出来,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那么就能培养他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课堂感情。每节课教师应细心观察、仔细琢磨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课堂情绪表现对学生采取适当的评价和引导。从多层面培养学生喜欢音乐和热爱音乐的情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每节音乐课为学生提供精彩丰富的教学内容,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探究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 下一篇:初中学校开设古筝教学的优势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