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引入惩罚性赔偿的经济理性

时间:2022-07-10 11:15:08

知识产权侵权引入惩罚性赔偿的经济理性

[摘 要]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逐年增多,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是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增加的重要原因。惩罚性赔偿可以增加知识产权侵权人的成本,同时降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成本。在侵权人与权利人的博弈模型中,侵权损害赔偿额对侵权人和权利人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惩罚性赔偿的建立可以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成本;博弈

[中图分类号] D9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3—0006—04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通过“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来遏制侵权行为,但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本文将用经济分析法分析惩罚性赔偿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遏制作用,并通过建构侵权人与权利人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侵权损害赔偿额是如何影响侵权人和权利人的决策的。

一、知识产权的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

知识产权侵权的经济分析,首先假设知识产权侵权人与知识产权权利人都是经济理性人,每个人都力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知识产权侵权人选择侵权,是因为他们相信侵权会比守法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知识产权权利人选择诉讼寻求损害赔偿,是因为诉讼收益大于因此付出的成本。

(一)知识产权侵权成本

知识产权侵权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付出的成本包括:实施成本、精神成本、机会成本、惩罚成本。实施成本是指知识产权侵权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的必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如,制造盗版光盘需要购买裸碟以及光盘刻录机,制造盗版图书需要购买纸张、印刷设备,制造侵犯专利权的产品需要购买原材料,运输侵权产品的运输费用,等等。精神成本是指知识产权侵权人因担心侵权行为被发现而产生恐惧心理。如,盗版书商在生产、销售盗版图书的同时害怕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而惴惴不安。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知识产权侵权人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制造侵权产品上,必然不能再把这些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违法成本是指知识产权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被发现后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所导致的损失。知识产权侵权人的成本分为必然成本和偶然成本,实施成本、机会成本、精神成本是必然成本,违法成本是偶然成本。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难以预防,知识产权客体容易受到侵犯[1],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必然成本极低有关。当前市场上,假冒、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甚至达到了猖獗的程度,假冒产品曾使“联想”一个月损失4000万元销售额[2]。如知识产权侵权人生产盗版软件,仅仅需要很小的生产空间、几张裸碟以及简陋的光盘刻录机器,而正版软件的生产却要耗费大量的研发经费,往往需要投入几百万甚至上亿元。盗版又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如在大学生中间,盗版微软操作系统比比皆是。微软高层称,盗版软件的利润高达900%[3]。侵犯商标权利的行为就更为简单,在自己的商品上印上他人的商标即可。一个驰名商标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获得人们的认可。而知识产权侵权人几天之内就可以坐享其成。这样,知识产权侵权人以低廉的成本大量生产侵权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就会获得高昂的利润。有学者指出,“知识产权的易复制性给侵权人带来了高额利润,这一点在法律界和侵权者中是尽人皆知的”[4]。因此,为了提高知识产权侵权人的成本,就必须从提高偶然成本来着手,即提高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和几率。

(二)知识产权维权成本

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时间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发现侵权行为后的调查取证费用、诉讼费用、律师费等。

第一,知识产权诉讼周期长,常常使知识产权权利人“赢了官司,输掉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知识产权权利人需要快速地更新换代产品,但是新产品一经投入市场,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侵权产品出现。如宁波燎原灯具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获得了海鸥型路灯的外观设计专利,于2003年3月投放市场,但当年6月,该公司就发现有一模一样的海鸥型路灯[5]。而较长的诉讼周期导致案件审理完毕,新产品已经成了淘汰产品。因此,即使知识产权权利人胜诉,判令知识产权侵权人承担相应责任,也于事无补,导致某些更新换代快的产品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缺乏提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动力。同时,某些知识产权侵权人出于各种目的,恶意延长诉讼时间,使知识产权权利人不堪讼累。特别是在专利侵权、商标侵权诉讼中,被告往往提出专利无效抗辩、注册商标权无效抗辩,从而启动行政确权程序而中止诉讼程序,由此导致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周期比一般物权侵权诉讼长。

第二,知识产权侵权具有侵权容易而取证难的特点。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和易复制性的特点,这就导致知识产权侵权十分容易,而知识产权权利人调查取证困难。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的存在没有一定的形状,不占有一定的空间,其不像物权那样能够直接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所控制,不能通过自身的控制而排除他人的控制。网络时代的到来,又使知识产权取证变得更加艰难[6]。

第三,知识产权赔偿面临“十赔九不足的困境”。据对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2004年共计232件判决和调解的案件统计,每件案件的获赔额不足7万元,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2004年共计171件判决和调解的案件统计,每件案件的获赔额不足8万元[7]。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损失往往是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数额往往难以准确计算,所以在知识产权案件中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损失难以得到准确的界定,获得的赔偿数额难以弥补因为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在实践中,常常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怪现象。

因为知识产权权利人面临着诉讼周期长、取证困难、赔偿不足等诸多问题,所以当知识产权权利人面临权利被侵犯的情形,并不是毫不犹豫地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是首先进行利益衡量,不仅要考虑自身所受到的损失,还要考虑自身的获益。只有当维护自身权益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知识产权权利人才会有动力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门窗节能之我见 下一篇:“卑不动尊”说对清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