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性角度谈名词回指的选择

时间:2022-03-18 05:34:54

摘 要:本文结合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名词回指选择进行分析,认为名词回指选择体现了关联原则的要求。回指词与先行词之间存在一定强度的关联性,形式关联、语义关联、修辞关联有助于为听话人提供联想线索,使听话人易于找回先行词。不同词语同指关联的建立和理解依赖语境因素,最终确定回指词与先行词的同指关联是语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名词回指 关联原则 语境

一、引言

指称是说话人使用某个语言形式指代人或事物,用来指代人或事物的词语,叫做指称词语。指称词语只是提供了所指范围,即一组可能的所指对象,至于说话人具体所指的是哪一个对象,则取决于话语上下文,同一个指称词语,不同的话语上下文其所指对象也不同。听话人要确认指称语的所指对象,不仅借助于指称语意义本身的理解,更依赖于指称语前后的话语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听话人根据语境知识做出合理的推导,在特定语境中辨别和确认说话人所使用的指称语的所指对象。我们以第一次引进篇章的人或事物为参照点,第一次指称人或事物的语言形式称作先行词(antecedent),后面的话语中照应前面提到过的对象的指称语称作回指词(anaphora)。说话人在第一次提到某个对象之后,在该对象再次提到时,说话人总会使用相同或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回指前文提到过的指称对象,本文从关联性角度探讨语篇中名词回指形式的选择。

二、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归属为认知活动,Sperber 和Wilson认为,“人类认知事物总是遵循着关联的原则。……就言语交际来说,交际双方所说的话都必须和整个话题、以及对方前面所说的话相关联,人们正是根据话语之间彼此关联的信息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何兆熊,2000:182)人类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认知的基础是交际中话语的关联性。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使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意图做出合理的推导,达到对话语的正确理解。

认知语境的建构对回指词的选择和确认有重要意义。听话人认知语境的建构基础不仅包括交际时的具体情境、话语上下文,还包括听话人经验知识、认知能力、推理能力等因素。虽然指称语的所指范围是由指称语的意义和外延决定的,但指称词语只是提供了所指范围,即一组可能的所指对象,其实际所指取决于相关的语境因素,只有在特定语境中听话人才能确定指称词语的所指对象。认知语境的建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做出假设,认为所提供的新信息和听话人具备的语境知识(旧信息)有足够关联,如果信息过量或不足,说话人在交际中就会做出相应的修正或补充。听话人根据关联原则,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话语上下文,结合自身积淀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等因素建构认知语境,对话语旧信息和新信息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推导,确认回指词的所指对象。听话人理解话语寻找回指词所指对象的过程就是一种依赖语境寻找关联的推理过程。

三、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的关联

回指词与先行词之间的关联越紧密,其间的联想越容易形成,所需的认知努力也就越少。说话人选用的回指词与先行词之间存在一定强度的关联性,形式关联、语义关联、修辞关联有助于为听话人提供联想线索,使听话人易于找回先行词,辨别回指词和先行词的同指关联,确认回指词的所指对象。

(一)形式关联

从语言形式上看,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有全部同形、部分同形和全部异形几种关系。全部同形是指回指词和其先行词在形式上完全相同,先行词是什么语言形式,回指词也是什么语言形式。先行词的语言形式简短,回指时重复原形,不会引起信息处理的负担。部分同形是指回指词和其先行词在语言形式上部分相同,回指时在先行词上添加、删减或替换部分词语。例如话语上文提到“镇长”,在叙述了镇长左右为难的苦衷之后,下文添加修饰语选用“有苦难言的镇长”来回指。一些语言形式较长的专有名词、定中短语或同位短语,如果采用同形回指,对说话人和听话人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如果间隔不长,不影响听话人的辨认,回指时就可以删减部分词语,采用部分同形,会使整个篇章显得简洁,符合信息处理的“经济原则”。例如话语上文中提到“呼伦贝尔盟”,文中做一些交代说明之后,下文就用简称“呼盟”来回指;话语上文中提到“一个白底蓝花仿明磁的大口磁缸”,下文回指时可以删减修饰语,选用“缸”来回指;话语上文中提到“三个小队食堂的总保管老杠叔”,下文回指时就可以删减同位成分,选用“老杠叔”来回指。为突出某种重要信息,回指时还可以替换部分词语。例如话语上文提到“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下文回指时用“繁华的秦淮河”表达回指。

名词回指在形式上跟先行词全部同形或部分同形有助于为听话人提供形式线索,使听话人易于找回先行词,辨别回指词和先行词的同指关联,确认回指词的所指对象。形式关联是听话人易于找回先行词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语义关联

回指词和先行词部分异形或全部异形,但它们往往存在一定的语义关联,存在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或类义关系。语义关联越紧密,其间的联想越容易形成,所需的认知努力也就越少。例如一提到“列车”,人们会联想到与“列车”语义相关的词语“快速列车”“特快列车”“动车”等,而通常不会想到与“列车”无关的事物。

同义关系指的是名词回指词和先行词在语言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同义关系。为使行文活泼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回指词会采用语言形式和先行词不同但语义相同的词语,例如话语上文提到“女孩”,下文会选用同义不同形的“姑娘”来回指。上下义关系指的是名词回指词和先行词在形式上不同,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有上义和下义之分,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如话语上文提到“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下文选用上义词“包儿”来回指;话语上文提到“大束的田契、借据、存折”一连串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下文选用泛指上述概念、形式简短的上义词“东西”来回指。类义关系指的是属于同一个上义词语而角度不同的下义词语,类义词语也可以构成指称同义。例如“小同乡”“拖毛竹的小伙”可以看作同属上义词“小伙子”而角度不同的下义词语,可以用来指称同一人物。

上一篇: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文献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实体经济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