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培训”是推广规范“普通话”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10 10:46:43

“测试培训”是推广规范“普通话”的有效途径

摘 要:推广普及普通话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普通话测试是考查普通话推广普及效果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普通话应试者的等级水平测试达标率,开展强化测试培训是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普通话;推广;水平等级;测试;培训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通用法》第一章第三条的内容。因而可知,普通话的推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对于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凝聚力,对于推进“大数据”和语言文字技术的结合,具有现实意义。推广普通话,重点是普及普通话,让广大百姓学习普通话,最终通过国家正式机构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达到能规范的运用普通话的目的。

“199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共同了一项语言测试制度,即‘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1]P2-P4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不仅要求各电视台主持人、高等院校教师等参加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而且规定高等院校某些专业的学生和公众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一定的级别。 所以,在规范校园内语言、提高师生对普通话的认识方面,普通话水平测试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而在我校普通话测试的实践中,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未参加测试培训的应试者中,存在较多的失误,而且存在失误的共性规律。

一、应试者在普通话测试中主要失误表现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由‘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个部分构成。”[2]P1-P5四种题型都会考查应考者是否能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除此之外,四种题型又有各自不同的考查目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各题测查的目的有详细的规定:“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重点检测应考者声母、韵母、声调的读音是否标准; 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目的在于测查应考者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是否标准,以及在遇到应该变调、轻声、儿化的读音时处理是否妥当;第三题短文朗读,其目的是检测应试人能否按要求顺畅的朗读指定的文章,重点测查应考者遇到文章中应停连、连读的部分时是否到达标准,文章朗读是否流畅;第四题命题说话,检测的是在应考者完全没有文字资料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说话过程中应考者的语音标准程度、词语语法的规范程度和通畅程度。” [3]P3-P5

有的应试人认为说方言别人照样可以听懂,或者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差异不大,只要稍微变一下声调就是标准的普通话。 其实从语音上来说,普通话测试包括了普通话语音系统里的全部基本知识,从声、韵、调、语流音变到朗读和说话中的语调、句调、轻重音、停顿等。 基于这样一个测试范围,应试者在参加普通话测试时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失误:

(一)平舌音与翘舌音失误。贵州人遇到普通话中发zh、ch、sh的音基本上都会读成z、c、s。但是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翘舌音所占比重很重,如果把应发翘舌音的字全部发成平舌音,不仅会闹笑话,还会影响传情达意。例如:采摘――采灾 善良――散良 师姐――撕姐 推迟――推辞

(二)边音l和鼻音n失误。贵州方言中,边音和鼻音是混读的,例如把“男人”说成“蓝人”,把“恼火”说成“老火”,把“老板”说成“脑板”。

(三)部分混淆的h与f失误。来自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应试者,有一些无法区分h和f。 例如把“湖南”说成“福南”,把“福建”说成“湖建”,把“挥发”说成“飞发”。 h和g都是擦音,但是形成阻碍的部位却有所不同。发 h 时,舌根离软腭很近但并未贴住软腭,气流从口腔中流出; 发 f 时,上齿、下唇轻轻接触,由肺部呼出的气流从中流出产生摩擦。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熟记于心,就可以正确地发出h与f。

(四)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失误。贵州人大多辨不清前鼻韵和后鼻韵,即便是有这个意识,在说话时也会忽略这个问题。 应试者大多在en―eng和in―ing这两组前后鼻韵的区别上有困难。例如:

涔涔――层层 陈放――盛放 侵权――清泉 筋肉――精肉

二、 普通话测试培训是提高达标率的有效手段

为了提高普通话应试者的等级水平测试达标率,我们认为开展强化测试培训是一条重要途径。 在普通话测试培训时,测试员除了让应试者进行口头上的练习以外,还会向应试者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让应试者不再单纯的“依葫芦画瓢”, 而是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即便没有测试员的指导,也可以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培训中测试员是将普通话拆分成几个部分来进行教学,但普通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试人要通过对单独几个部分的学习, 掌握将几个分离的部分和在一起使用普通话的方法,以求达到用较标准的普通话流利地进行交流。

(一)平翘舌音与鼻边音训练。应试者发不准翘舌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来就分不清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 二是可以分清字词的平翘舌,但当平翘舌音组合在一起时,就无法正确的发音了。

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看,边音和鼻音的差异是很大的,在发边音l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的两侧流出,要有一个弹动舌头的动作;发鼻音n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口腔中形成阻塞气流只能从鼻腔中流出。由于边音l的气流是从舌头两侧流出,而鼻音n的气流是从鼻腔中流出,所以,捏住鼻子是无法发出n的,而l可以发出来,把握这一点,发出正确的边鼻音是可以实现的。

(二)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的训练

前鼻韵母一共有八个:an、en、in、ün、ian、uan、üan、uen,要注意发这些前鼻韵母时要归音到n。

后鼻韵母也有八个:ang、eng、ing、ong、iang、iong、uang、ueng,后鼻韵的归音要归到ng。ng是舌根、浊、鼻音,发音时舌根要后缩抵住软腭,其实就是前鼻韵in的舌位在保持高低不变的状态下向后平移,气流从鼻腔通过。

(三)语流音变中的训练

在普通话测试培训的课程之外,应试者应该培养良好的音变意识和习惯,通过不断地练习,应试者要能够真正的体时会到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重要地位, 不管是在朗读还是说话中都能自觉地运用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包括四个内容:变调、轻声、儿化和“啊”音变。我们经常谈到的普通话的语感,正是由这些因素所组成。

(四)朗读与说话的“语体”训练

短文朗读,要求应试者用清晰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技巧地读文章; 朗诵是以充沛的感情、得当的技巧为基础进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它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

第三题短文的朗读,重点检测的是应考者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时,遇到应该停连、语调、连读音变的地方,是否能正确表达, 并不是要求应试者进行一场情感丰富的艺术表演。

命题说话,重点测查应试者语音的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要求“自然流畅”,那在测试中就是要求应考者能用平常生活中口语的语音和语调来说话,情感过于丰富而将朗读升华为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是不合适的。在普通话测试中,有的应试人每说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说得非常缓慢、困难,并且还夹杂了一些方言词汇。

综上所述,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科学而具有规范标准的语言测试,测试面的扩宽伴随的就是普通话工作进程的加快,它是全社会规范使用普通话的一个契机;同时,检测普通话推广普及最终成果的主要形式就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级率。为了提高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级率,各地根据方言的不同影响开设相应的测试培训班,也是能够提高过级率的重要条件,当然也是顺利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础。在我校的实践中,许多应试人通过普通话强化测试后,普通话的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达标过级率大大增强。(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J].语言建设,1994(12).

[2] [3]国家语言文字工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策略 下一篇:浅议汉语方言的保护与普通话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