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拓展途径初探

时间:2022-07-10 09:37:35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拓展途径初探

【摘 要】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背景,文章通过介绍心理资本的内涵、基本要素,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拓展途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贫困大学生面临这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承受着比普通大学生更重的心理负担,贫困大学生也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塞利格曼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核心概念,认为可以将那些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纳入资本的范畴。Luthans等人明确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二、心理资本的基本要素

(一)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二)乐观。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归因方式:乐观主义者倾向于把积极事件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一般性的原因,而把那些消极事件归因为外在的、不稳定的和特殊的原因的人。乐观可以作为建构美好人生强而有力的工具,能够帮助个人远离忧郁症、增进成就、促进健康,并带给自己新的自我了解。乐观能帮助个体在压力下保持健康,乐观者体验到更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三)希望。近2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是斯奈德提出的希望理论,斯奈德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个人对自己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路径思维)和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及信念(动力思维)。希望不仅是指对个人目标可能达到的决心,还包括对实现目标的途径的信念,与目标期望、正性情绪、控制感、应对力、自尊和成就等呈正性相关。

(四)韧性。Luthans认为韧性是人们从逆境、冲突、失败和一些积极事件中迅速回复的心理能力,对于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的人力资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韧性是一种从逆境迅速恢复的能力,具有高韧性的人会主动地用幽默、放松技术、乐观思考来引发积极情绪,能够减少来自压力的不良影响,可以在挫折和困难中茁壮成长;高韧性的大学生具备临时应对和适应重大变化的能力,能够利用自身坚韧、自强、乐观的积极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并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拓展途径

(一)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方法。(1)榜样学习与模仿。贫困大学生通过学习既往励志学长的成才经历、榜样的学习,如阅读名人传记、听取优秀贫困大学生报告等,能够帮助其正确对待目前的困境,学习模仿他人的成功行为和经验,提升自信心。(2)社会说服与自我暗示。贫困大学生中突出的个人代表和群体事迹,能够帮助贫困生提升自我的判断力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长期的自我暗示,如对自己说:我很棒,我能行等等,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3)情绪唤醒。通过情绪唤醒,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保持快乐的心境;同时,保持生理和心理一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会促进幸福感的产生,应当鼓励贫困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进而提升幸福感、自信心等积极情绪。

(二)培养贫困大学生乐观的情绪。(1)加强情绪管理。情绪管理能够帮助贫困生正确处理苦闷、烦恼、失落等负性情绪,通过安慰、交谈、诉苦等方式转移负性情绪,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并能够转换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宽容过去、正视现在、憧憬未来,形成积极乐观情绪状态。(2)学会欣赏优点、辨别优势。欣赏自身的优点、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能够帮助贫困生享受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不断强化已有的乐观情绪,控制悲观的心态;辨别优势可以帮助贫困生学会欣赏自己,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正确对待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

(三)保持希望。(1)自我激励,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首先应当学会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正确评估自我能力,当目标的实现时,及时的给予反馈和激励,固化成功的经验;当出现失败和挫折时,能够及时鼓励、打气,找到失败中的亮点,正确归因失败的原因,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保持对生活的希望。(2)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贫困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类集体活动,锻炼组织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加贫困生社会支持的资源,从而克服经济条件给其带来的压力,形成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四)提升韧性。(1)积极关注韧性的正面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认为,认知能力、气质、积极的自我知觉、忠诚、积极的生活观念、情绪稳定性、自我调节、幽默感、感染力或吸引力都是对形成较高韧性有贡献的资产,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和联系,维护正面资产的增值,有效的提升韧性。(2)正确对待危害,提高个体坚韧性。危害因素是检验一个人韧性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也是提高个体韧性的有效途径。贫困大学生可能比一般的同学心理压力更大,对意志的考验会更大,所需要的韧性会更强,如果贫困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危害因素在给人以打击的同时,也能促使人奋进、成熟,在战胜苦难的同时就能够有效的提高韧性。

四、结语

通过加强自信、乐观、希望、坚韧等心理品质的锻炼和发展,能够有效的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积极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能量,如果能够将其有效的开发和拓展,将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1.

上一篇: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思考 下一篇:浅论大学生求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