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探究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0 09:25:30

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探究教学研究

【摘 要】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探究式教学是生物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探索探究教学,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物课程标准 学习方式 探究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些教学思想都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是探究教学。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围绕课程基本内容,参照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表达、思考和讨论,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探讨,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基础,释放《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能够促进探究教学的信息,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

一、为何探究

(一)探究的实质

实践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科学是实践中掌握探究的过程。科学学习,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获得实证的直接经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活动,活动即实践。所以,探究性学习以实践为重心。当然,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要求手脑并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储备好的知识进行实践,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与科学教学的关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教育中,探究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内容,又是策略。科学教育内容包含探究。科学是人类对生存自然环境的研究经验的知识体系,生物学也是人类研究经验的知识体系,是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探究过程包含课程、方法、技能,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生物课程作为科学课,探究性学习既是科学教育的内容也是策略。

(三)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学习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间接经验。间接的社会生活经验大多是通过接受学习。接受式虽是最常采用的方式,但不应是唯一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在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学会探究。接受式学习也包含探究,接受式学习中的启发教学就是动员学生去探究,接受式教学中的讨论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探究。探究学习建立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之上,没有接受学习基础的探究学习是无本之源。所以,接受式学习包含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以接受学习为基础。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和“探究教学”

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根据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其推理,用推理的结论验证问题是否成立,如成立,问题解决,如不成立,需再重新推理论证。因此探究的本质是通过推理和实证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生物学的实验性价值就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推理的正确性。

(一)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首先具有问题特征。探究教学首先需要有客观存在的问题。例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问题,学生认为不值得探究,因学生已知这是“事实”,此时教师就要挖掘这个问题的探究价值,如“课本上的这个问题及其回答是否一定正确?”“课本上的证明是否是充分的?”用已知的事实寻找证明问题的真实性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还具有推理与设计的特征。比如通过观察或测量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法是证明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生物科学史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探究教学方式。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事宜探究教学的内容有: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酶、光合作用过程、植物生长素等。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组织中脂肪、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酶需要的条件;DNA的半保留复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植物渗透吸水、失水的条件;基因分离定律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微生物生长、细胞质遗传等。

以“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为例说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式探究。针对有氧呼吸实验装置、无氧呼吸实验装置、比较有无氧呼吸CO2释放量装置的试验环节,教师可设计问题:由于氧呼吸实验装置中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完全吸收CO2,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是否正确?如何避免?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葡萄糖水溶液的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作用无关,是否正确?为何?在有氧呼吸试验中,鉴定酵母菌培养液样本,鉴定结果显示含有酒精,为何?怎样避免?

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发现式探究和推理性探究。发现式探究基于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探究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例,该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生物学核心概念,该课可采用发现式探究教学。核DNA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合成的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实验验证:RNA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变形虫实验。推理性探究是不需学生动手,以教师讲授、师生探讨、学生推理形成概念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问题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通过激素的调节”涉及生物学史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推理性探究。

结语

探究教学是自然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索、教师启发诱导、师生共同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目标,挖掘了学习的潜能,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探究教学对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生物课程标准研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学福. 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周新桂,费利益. 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6]施忆.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韩西英. 高中生物(生物实验与探究). 龙门书局,2012.

上一篇:运用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修改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