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红楼迷失域

时间:2022-07-10 06:31:20

《盗梦空间》中有四层梦境,迷失域是梦境的第四层,也是解开所有谜团的最高梦境层次。《红楼梦》这部旷世巨作问世后不久,残存的前八十回就成了无数读者和作家心中残缺的梦,续写红楼,将梦完整也成为几代红学爱好者的终极梦想。刘心武续写红楼的意义正在于,他试图将这个梦补全。

2011年4月,首印100万册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上市,如同在中国文学界投下了一颗巨型原子弹,打更的、卖药的、开车的、坐轿的立刻都被卷入了争论之中,旷世伟作抑或狗尾续貂,都得表个态。不出所料,很快,这将事情就发展成为了一个文化事件,并且注定要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留下印迹。”续写《红楼梦》一是加深对曹雪芹的《红楼梦》文本美学品位的认知,二是从曹雪芹的语言和《红楼梦》文本的细微处产生出对世道人心的憬悟”,刘心武说。

客观的说,事情发展至此,人们对于续写《红楼梦》的关注以及争论已经超越了作为事件主角的刘心武所能理解和控制的范畴。从本质山说,这场争论其实根本就与刘心武无关,作为个人存在的刘心武在这场争论中其实是无足轻重的,《红楼梦》以及曹雪芹才是事件的焦点。正因如此,这场争论其实很不公平,因为没有人在意,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刘心武身在其中的感受,同时这场争论来的很是时候,因为他把人们已经堕落的视线重新拉回到了文学经典之中。或许后者才是刘心武大胆地续写《红楼梦》最重要的功绩。“我认为我做了一件起码不是坏事的事,骂声再多我还会做下去”,刘心武说。

重温经典

纵观所有评论,赞美他的人和贬损他的人都以曹雪芹的前80回为基础,所使用的武器惊人的相似,其区别仅在于他们各自描述的语气和渲染的技巧,而不是什么实质的内容。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任何涉及到实质内容的批判或者赞扬其实都要基于对于文本的重构,而这种重构正是他们自己所赞扬或者批判的。

所以刘心武续写红楼梦之后,事情霎时间就变得好玩起来,批评者和赞美者都要借别人之口说出各自的观点和理由,以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到最后,刘心武就被忽略了,历史上的各种观点,各个时期的名人就成了主角。对于续写红楼梦的各种评论也就变成自说白话了。对于此,刘心武自己其实说的已经很明白: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个爱好,只与自己的理想和爱好有关,与其他无关。因此任何恭维和上纲上线的批评在刘心武看来都显得离题千里。

刘心武说自己研究红楼梦基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在阅读新版《红楼梦》当中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那一时期,纯属爱好。据刘心武回忆,他第一次看到厚厚的《红楼梦》是在爸爸的枕头下,那年他12岁,从此开始对这部著作感兴趣。1991年,刘心武第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发表在《读书》杂志上,叫做《话说赵姨娘》。后来有一组文章叫“红楼边角”,就专门谈边边角角的问题。这一时期刘心武研究的比较宽泛,研究方法也没有固定。

第二个阶段刘心武已经开始逐渐向专业的领域靠拢,研究方法也开始系统化,专注化,开始从秦可卿入手揭秘《红楼梦》的整体;第三个阶段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探佚。用刘心武的话说,就是他自己确认的,个人观点,不强加别人。

“现在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努力,企图把80回后的真故事开掘出来,把曹雪芹的后28回加以复原。我研究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刘心武说,“2005年至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陆续录制播出61集关于《红楼梦》的系列节目,并用当代语体文撰写出《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妙玉之死》三个中篇小说,以体现当时的思路。这些都是对续写后二十八回的练兵。现在续出的后二十八回,保留了以上练兵中形成的精华,同时又放弃了不少原有的构想,仅回目而言,续成本与《(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所列就有若干重要的改动与调整。”

不管赞扬也好,批评也好,刘心武一直安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对《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采取两个方法:一是原型研究,一是文本细读”,刘心武说,“曹雪芹前80回文本最宝贵的地方是什么?他对社会边缘人充满了价值肯定。当时是一个男权社会,所有的女性都到边缘了,尤其没有出嫁的闺中的女性。他首先把关注点放到她们的身上,对她们充满关爱和体谅。这是18世纪,《双城记》、《简爱》都没有写出来。他对女性的精雕细写让我很感动,所以在我的续本里,我也力图做到这点”。

伤痕文学

显而易见,刘心武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曹雪芹以及他笔下的那个世界。刘心武说,研究《红楼梦》这么多年来,感悟颇深。“贾宝玉最值得我们启示的是,你要珍惜另外的生命,不要粗暴恶意地待人,宝玉对于那些小丫头,有毛病的人,社会边缘人,都充满了善意。他病后看到杏树花开了风一吹就没了,便感叹生命的脆弱,18世纪的中国作家写出这样的情怀很不容易。”因此,刘心武认为,这个在我们这个转型期社会,很容易造成嫉妒、仇恨,要学会宽容,学会容纳,心要变得软一点。

或许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有的人会有某种冲动或者受到文学的感召,要通过写作来探究曾经的历史和世界。但是,刘心武却清楚的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正如他曾经所做的一样。“我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是红人了,比现在还红,走在路上是要被人围观的”,刘心武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30年前的刘心武曾经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

通常来说,一个人只有在归属于某一种人们知道的意识形态传统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某种名声和信誉。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刘心武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一篇《班主任》拉开了伤痕文学的序幕,改写了中国文学的历史。对于经历过的那一带文学家来说,他们更能体会到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因此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从不避讳用自己的笔将那个时影在汗青之上,也算是对自己曾经梦想的交代。

同样的事情通常会发生第二次。逝去的时代和逝去的理想似乎在偶然之间,借助于某个机会又重新回到了刘心武身上。刘心武妻子的逝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使他感觉到,他自己已经成为经历了那一代人最美好希望与理想为数不多的幸存继承者之一。“二十年辛苦不寻常,了此心愿,乃我一生中的大快乐”,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后曾说。

在一次访谈节目上,刘心武这样说:“我两年前丧偶。我是一个鳏夫现在,儿子又不跟我并不住在一起,我是一个空巢老人,夜深入寂的时候我怎么办?我可能会在思念当中会抑郁症的,我会跳楼的,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我得化解我的孤独和寂寞,续写《红楼梦》本身我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好像就是说,努力让曹雪芹来附体,我就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鳏夫,忘记自己悲哀的处境,忘记了孤独和寂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又是很快活,就是很放松的,我在这当中就使我的生命在这一段就摆脱了抑郁。”

或许刘心武倾向于将妻子的逝世当做自己续写《红楼梦》的动机,或许他也倾向于将续写红楼梦当做一种借口,借此消解苦闷与孤寂,正是这种苦闷和孤寂成就了续写红楼梦的成就,正如二百多年前的曹雪芹一样,历经世态炎凉最终成就了他沉心著作的伟业。

年过六旬续写经典,7载苦熬终于完稿,《刘心武续红楼梦》目前成了多家网站和书店的最新畅销书,争议还在继续,无论功过,不管对错,刘心武都以他的方式将《红楼梦》拉回到人们视野之中。“续写红楼,还是不悔,哪怕结出的是个苦果,但总比不结果好”,刘心武说,“我有一图,咱们炒了半天闹了半天,最后大家停下来都去捧读曹雪芹的原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不是要为自己留下一个什么不休的功业,一个文本价值,谋取一个‘教授’、‘专家’、‘学者’这样的尊称。我的目的就是我爱《红楼梦》,我希望你也爱《红楼梦》,怎么爱?读《红楼梦》”。

上一篇:卡贝丝昆曲的传承没有终点 下一篇:核灾难:“核”去“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