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时间:2022-07-10 04:42:00

东北老工业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摘 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只有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才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然而,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忽略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造成了土地荒漠化、湿地面积锐减、珍稀资源遭到破坏、烟煤型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关键词】东北三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可持续发展

前 言

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区包括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吉林省,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钢铁、重型机械、汽车、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基地,不仅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也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区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东北老工业区的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早,由于早期重生产轻生活,重产业轻城市,重视经济的发展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东北老工业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1],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东北老工业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相关治理措施。

1、东北老工业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据研究,该区土地沙漠化面积为72 280.6 km,占土地总面积的22.2%。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平均以每年1.5%~3.7%的速度递增[2]。水土流失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会导致沙尘暴的发生以及加剧土地荒漠化,进而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区是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质量急剧退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当地称为“破皮黄”,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 湿地资源锐减、“北大荒”变“北大仓”:湿地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不仅蕴藏多种类型的资源,还具有可以调节气候与环境的功能。东北地区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地区,它是我国湿地类型最多,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东北平原的大片湿地曾被称为“北大荒”,但至本世纪60年代,政府大力开垦北大荒,组建许多农场,进口大量机械,将湿地的水排干,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在获得了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导致了周边环境的恶化。1998年嫩江和松花江的洪水与此不无关系[3]。

1.3 珍稀资源遭到破坏:东北三省地域辽阔, 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全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据近十几年来有关部门调查所积累的大量资料(陈金松.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重点问题研究. 2003)可知,朱、虎头海雕、镰翅鸡已在黑龙江省境内野外灭绝;豺、柳雷鸟、豹近20年来野外难觅踪影,已处于灭绝状态;东北虎、梅花鹿、貂熊、黑鹳、黑脸瑟鹭、玉带海雕等野外仅存几只或数十只,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紫貂、原麝、斑羚、黄喉貂、水獭、大鸨、金雕、灰脸鹰等野外种群数量呈锐减趋势,处于极度濒危状态[4]。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也是储量丰富,尤其是石油资源储量近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多年开发,且开发强度大,导致后备资源逐年递减,明显不足,造成开采难度逐渐加大。

1.4 煤烟型大气污染: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大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这就造成了该地区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化物、颗粒物和降尘,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2008年仅辽宁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就高达4.02×10标立方米,占全国废气总量的9.96%。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化学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带来大气的二次污染,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5]。

2、治理措施

2.1 健全法律法规,增强宏观调控: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标准,如“三废”、固体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把保护环境工作放在突出首要地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调整耗能大、污染多的产业结构。对于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尤其是污染环境的设备,要坚决取缔;企业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未达标的企业除要交纳排污费外,还应限期治理,再达不到标准即行关闭;新建企业和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同时应积极发展清洁产品,使是清洁能源进行清洁生产。而且,我们要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在环境保护及其他领域的谈判中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谨防国外对我们的“垃圾出口”,严把质量关[6]。建设防风固沙林,合理利用配置资源,合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都可达到治理环境的效果。

2.2落实公民义务,强化环保意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不是某一个人的财富,也不是一个城市的或一个国家的,而是世界的。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环保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从小做起,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环保生力军的作用。还应提高各企业和工厂的环保理念,应用“绿色”技术,建设“绿色”企业。

结 论

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重要性,努力做到二者的共同发展。对于个人,要提高自身主体意识,增强环保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以毁坏环境而发展经济为手段,追求绿色经济,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国家,要提高政府的监管力度,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倡导可持续发展。环境改善任重而道远,只有在理论上认识到经济与环境的统一,才能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使东北老工业区逐步进入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金凤君,陆大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资源型城市发展[J].科技导报,2004(10):4-6.

[2]裘善文,张柏,王志春.中国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治理途径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5,25(1):63-73.

[3]王全波,杜明广.我国东北湿地为辅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林业勘察设计,2006(4):25-27.

[4]宋国利,鄂勇,陈文.黑龙江省主要生态问题及成因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6):82-84.

[5]朱瑞娟,马民涛,卢萌萌.东北老工业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61-64.

[6]吕冀平,田志欣,赵星.论述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46-48.

上一篇:论合作原则在商业营销中的运用 下一篇:现代简约风格的室内环境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