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前预习

时间:2022-07-10 12:02:54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前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57-01

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面四年的学习,对整数的四则运算、几何的基础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初步具备了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链接的能力,能把已有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中,促进新知的理解。因此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学习,老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链,挖掘学生思维的潜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大胆引导学生预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开展课前预习存在着以下三大好处:

(1)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使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

(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听课时抓注重点,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在教师讲解时,他会回忆预习中已经获取的知识,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而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最基本的相关问题。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验证了这个公式,很好地理解了公式的形成过程。而后,我又请孩子们上黑板进行讲练习,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甚至连一些"差生"和"内向生"都跃跃欲试……"从表面上看,我好像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感觉了数学的乐趣。后来再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时,学生们很有心得。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预习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作用更加明显。通过预习,他们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这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掉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纵观课前预习的实验,利弊都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是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的可行方法和有效途径。预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最近的发展区,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网络时代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