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缺素症及其高效防控方法

时间:2022-07-09 10:34:44

水稻常见缺素症及其高效防控方法

近些年,水稻缺素比较常见,对植株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和品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的水稻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植株衰弱、叶片枯黄,导致减产20%~60%。水稻种植时,应对缺素症加以重视。

一、缺氮

1. 症状 水稻缺氮,植株叶片由下而上渐渐变淡或变黄。分蘖期缺氮,植株生长缓慢,苗小,苗弱,分蘖迟而少,叶小、短、直立,根系功能明显下降,叶变为黄绿色。此外,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也会受影响,表现为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积累减少或不能进行。

2. 产生原因 稻田土壤有机质缺乏、地力薄瘦、氮肥供应不足或不及时等易出现缺氮症。水稻一生中分蘖期需氮素最多,若供氮不足,极易发生缺氮症。

3. 防控方法 当稻田出现疑似缺氮症状时,可对小面积稻株叶面喷洒1%~2%尿素溶液或撒施适量速效氮肥,如短期内症状消失即证明是缺氮,反之则不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水稻缺氮问题,应高度重视土壤的退化、板结,着力培肥土壤,杜绝单施或偏施氮素化肥,做到农家肥与化肥结合使用和氮、磷、钾搭配施用,支持、鼓励稻田冬、春季种植紫云英、肥田萝卜等绿肥。每季水稻栽植前,于翻耕整田时亩均匀撒施1500~2000千克腐熟猪、牛粪等厩肥。水稻分蘖始期,据情亩均匀撒施尿素等化学氮肥10~15千克。水稻抽穗和扬花期,如发现叶色变淡或转黄,要及时亩撒施尿素等6~8千克。水稻成熟期若出现缺氮症,可叶面喷施1~2次1%尿素溶液。

二、缺磷

1. 症状 水稻严重缺磷,叶鞘组织变为黄绿色或蓝绿色;轻度缺磷,叶鞘组织变为淡蓝色;不缺磷的稻株,叶鞘组织为深蓝色。稻田缺磷,植株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分蘖缓慢;新叶暗绿偏蓝;老叶暗绿色,无光泽,叶尖蓝紫色,远看植株暗绿中带灰紫色;叶片直立,严重的叶片沿中脉鞘卷曲;叶鞘长、叶片短;稻丛簇状不散开,植株矮、瘦;根系短、少、细、弱,黄褐色,新根少。

2. 产生原因 稻田土壤为酸性时,磷易被铁和铝离子固定。稻田土壤为微碱性或石灰性时,磷易被钙离子固定。无论是南方稻田还是北方稻田,磷素的有效性都较低,缺磷普遍。分蘖期的水稻需要大量的磷素,一旦缺磷,分蘖就会放缓或停止,形成僵苗。南方红壤、黄壤、冷水和高山稻田含磷量低,速效磷含量更少,缺磷普遍而严重。水稻缺磷症发展到肉眼可见时,其生长发育肯定已受到严重影响。

3. 防控方法 ①南方红、黄壤稻田要提倡翻耕整田时撒施腐熟猪、牛粪或推行稻草还田等,亩厩肥施用量为1000~1500千克。②重视种植绿肥,在绿肥生长前、中期,每亩应撒施钙镁磷肥30~40千克。③秧田缺磷,可在整畦时每亩撒施钙镁磷肥30~40千克,或每立方米育苗床土混拌入钙镁磷肥1千克;大田缺磷,可于翻耕稻田时每季每亩撒施钙镁磷肥30~50千克。④为增加磷的有效利用或缓解严重缺磷,可用钙镁磷肥蘸秧根后再栽插。缺磷水稻僵苗栽插后3~5天,应对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每亩用1千克过磷酸钙对水20~25千克喷稻株。⑤水稻生长中期如缺磷,每亩应撒施过磷酸钙30~40千克。⑥为防水稻后期缺磷,可在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

三、缺钾

1. 症状 水稻缺钾,植株矮小,分蘖减少,叶短、软垂,叶尖现赤褐色斑点。老叶最早出现赤褐色斑点,后逐渐向新叶、叶尖和叶茎部延伸,形成赤褐色条块和条斑,最后致整片叶或整株水稻变为赤褐色。缺钾的稻株,根系生长慢,为黄褐色和暗褐色。籼稻发生缺钾,在叶尖枯焦现斑前,叶尖会褪淡发黄,但粳稻不会出现此症状。稻株分蘖前如缺钾,易出现缺钾症状。稻株分蘖后期缺钾症状表现最明显。晚稻缺钾症的出现比早稻早。

2. 产生原因 稻田土壤有效钾不足,易发生缺钾症。没有平衡施肥和偏施磷、氮肥,水稻缺钾易发生。稻田土壤pH值在7左右时,土壤中有效钾最多;土壤pH值超过8.5时,土壤中的钙就会对钾起很大的颉颃作用,使作物难以吸收钾素。酸性的稻田土壤,钾素易淋溶流失,故南方的红、黄壤稻田缺钾普遍。

3. 防控方法 ①稻田要重视氮、磷、钾等肥的平衡施用,不可偏施氮、磷肥。②酸性重的稻田,可在每季翻耕时亩撒施生石灰50~60千克。③钾肥与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效果最好,应在每季稻田耕耙时亩撒施硫酸钾10~15千克或草木灰130~150千克。砂壤水稻田钾素易流失,钾肥宜追施,每亩8~10千克。④稻田如已发生缺钾,要尽快排水晒田,进行干干湿湿处理,可促进根系生长。⑤缺钾的稻田,也可叶面喷洒1~2次1%氯化钾溶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40~50千克,每亩用2千克硫酸钾对水50千克喷洒叶面,亦有较好的补钾作用。

四、缺铁

1. 症状 水稻缺铁老叶正常,嫩叶褪绿、变黄、发白,但叶脉仍呈绿色,根系多数变为黑色。

2. 产生原因 水稻需铁很少,多数稻田不会缺铁,只有土壤偏碱性或处于较强氧化状态的稻田易出现铁元素缺乏症。

3. 防控方法 ①重视稻田农家肥的施用,以增强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②稻田出现白苗时,及时灌水,可提高土壤中亚铁离子浓度,白苗多数很快会消除,水稻生长也能较快恢复。③水稻初现缺铁症,可及时喷1~2次0.2%~0.3%黄腐酸二胺铁等铁肥,有较好效果。

五、缺硅

1. 症状 缺硅的水稻植株变矮,根系变短,叶软下披,易感染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

2. 产生原因 硅可促使水稻植株节间变粗,增强抗折、抗倒伏能力。稻田土壤含硅不足或不施硅肥等,易产生缺硅症。稻株中的硅酸化合物对害虫和病原菌有抑制或毒害作用,不缺硅稻田病虫害一般较轻,反之则重。水稻吸收足量的硅元素后,叶片直立、角度小,光合效率可大大提高。实验证明基施硅肥,水稻纹枯病可比对照减轻28.4%,稻瘟病比对照减轻5%~13%。

3. 防控方法 ①水稻茎叶中氧化硅的含量为10%~20%,稻草还田可很好地解决稻田缺硅的问题。②缺硅稻田可于翻整时每亩撒施硅肥100千克或在分蘖初期每亩撒施硅肥50~60千克。

六、缺锌

1. 症状 水稻缺锌叶片主脉失绿,并沿主脉向叶缘不断扩大变为黄白色,最后整片叶变为褐色;植株矮缩,很少分蘖或分蘖弱小;根系生长缓慢;成熟期推迟。

2. 产生原因 稻田土壤有效锌的临界值为0.5毫克/升,稻株正常锌含量是20~120毫克/升,如叶片锌含量低于20毫克/升,就会出现轻微缺锌。低洼、冷浸稻田和灰沙土、白浆土、小粉土、高沙土、沙僵黑土等稻田易缺锌,应加以注意。

3. 防控方法 ①缺锌的稻田翻整时每亩撒施硫酸锌1~1.5千克。②用0.1%~0.2%硫酸锌溶液浸稻种12小时。③秧苗3叶期或秧苗移栽前4~5天,或秧苗移栽大田后4~7天,可叶面喷施1次0.1%~0.2%硫酸锌溶液。④温室育秧时,为防止缺锌,可在水稻小苗期用0.2%硫酸锌溶液浸泡秧盘3~4小时,也可用1%氧化锌或0.2%硫酸锌溶液蘸秧移栽。⑤大田中、后期缺锌,应叶面喷施0.2%硫酸锌溶液1~2次,每次间隔10~15天。

七、缺硼

1. 症状 水稻缺硼,新叶叶尖变成黄白色并卷曲,缺硼严重时新叶顶部生长停止,后长出的叶片弯曲并变为白色。缺硼的稻株中、后期花粉粒发育不良,不能正常受精,产生大量空壳,对产量影响很大。

2. 产生原因 多数稻田不会缺硼,酸性、砂性和石灰性土壤易出现缺硼。土壤中有效硼易与钙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硼酸钙,故碱性土稻田易缺硼。

3. 防控方法 ①重视施用腐熟厩肥,每季稻于翻耕前每亩撒施腐熟猪、牛粪1000~1500千克,以改良土壤,提高保水、供肥能力。②缺硼的稻田,可于生长前、中期叶面各喷1次0.02%~0.03%硼酸溶液,还可在翻耕整田时每亩撒施硼砂0.6~1千克。

八、缺锰

1. 症状 缺锰的水稻会出现植株矮小,分蘖减少,新叶叶脉间褪淡变黄,叶脉清晰并保持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短、褐色。

2. 产生原因 多数稻田不存在缺锰问题。红、黄壤等酸性稻田如施用大量生石灰,易产生缺锰。稻田缺锰,易发生胡麻叶斑病。

3. 防控方法 ①酸性稻田不要过量施用生石灰,一般以每亩施70~100千克为好。②缺锰的稻田可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各叶面喷洒1~2次0.1%硫酸锰溶液。

九、缺硫

1. 症状 水稻缺硫,插秧后返青缓慢,植株矮瘦,分蘖减少或不分蘖;幼叶淡绿色或黄绿色;叶尖焦枯,有水浸状圆形褐斑;白根减少,暗褐色。

2. 产生原因 稻田缺乏有机质、偏施或只施无硫化肥、土壤淋溶严重和土壤本身硫元素缺乏等,都会引发缺硫。

3. 防控方法 缺硫的稻田,按产品说明书的量灵活选用硫酸钾或硫酸铵等作基肥、种肥或追肥。硫肥用作基肥,一般每亩用量为6~10千克。

十、缺钙

1. 症状 水稻缺钙,植株矮小,组织老化;幼叶卷曲、枯黄,新生叶前端和叶缘枯黄;老叶保持绿色;结实减少,空壳增多。

2. 产生原因 稻田薄瘦、缺乏有机质和土壤淋溶较重的易缺钙;酸性稻田易发生缺钙;稻田土壤盐分含量过高,会抑制水稻对钙的吸收,易发生缺钙。

3. 防控方法 缺钙的稻田可于翻耕整田时每亩撒施生石灰60~100千克或在水稻分蘖初期撒施生石灰40~5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

上一篇:基于气候变化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 下一篇:简易设施半人工繁育台湾泥鳅苗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