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9 04:13:58

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省是一个粮食大省,小麦生产在我省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虽然小麦生产较前有了大的发展,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整地质量差,播种不科学,造成出苗不好

连年旋耕或小拖拉机耕,耕层变浅,土壤容重偏高,耕层紧实,并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不利于吸收深层养分和水分。耕翻后没耙细、旋耕后不压实麦田,表层土壤过于悬松,透风跑墒,易旱易冻,且造成深播弱苗。

播量大,播期早,导致大群体,重倒伏,病害重,穗小粒少粒重降低;高产麦田播种不均匀,缺苗断垄和扎堆苗现象严重;旋耕播种和秸秆还田麦田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和深播弱苗。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松麦田管理,增产技术难以准确落实到位。

2.品种布局不合理,生产用种不对路,播期不适,旺长冻害常发生

“多、乱、杂”和“盲目求新求异”,旱薄地种植高肥水地品种的现象较为普遍,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肥水管理不当,养分投入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

肥:“三重三轻一早”,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底肥,轻追肥,多为“一炮轰”;重施氮肥,轻磷钾肥和微肥。

追肥偏早,氮肥施用与小麦吸收高峰期错位;部分麦田缺微量元素,如硫、锌、硼、锰等。过量施氮易造成前期旺长,茎秆细弱,病害加重,后期倒伏或贪青晚熟,不仅产量未增加,反而造成氮素大量损失,利用效率降低和环境污染。

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施肥不科学,养分投入不平衡,氮磷盈余逐年加重

水:豫东、豫南无浇水习惯,遇旱即减产,豫北多为大水漫灌,水分利用效率不高。

4.倒伏潜在危险因素多

耕层浅(旋耕)、播期播量不适、品种不对路、肥水管理不当、病虫危害重、后期暴风雨等,每年都造成大面积倒伏,使灌浆受阻,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给机收带来很大不利。

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重治轻防,重虫轻病

耕作和气候条件变化,机收跨区作业和跨区调种等导致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根部和茎基部病害,以及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和地下害虫等危害加重,而农民重治轻防,重治虫轻治病,且用药不对路,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二、主要对策与措施

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化种植。高质量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可促种子发芽快、发芽齐;分蘖早、分蘖多;发根早、发根多,根系发达。

2.精细整地。麦田提倡机械深耕,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25厘米);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底墒充足。

播种前清洁田园(包括田边地头自生麦苗、杂草、残存秸秆),增施腐熟有机肥,深翻土壤,提高整地质量,清除地表菌源,优化农田环境,降低病虫生存条件。

3.根据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湿度和气象因素,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控制播种深度,创造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4.推广适期或适期迟播技术,以减轻多种病虫的发生和危害。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绝对含水量砂土18%~20%,壤土20%~22%,黏土22%~24%。若低于该范围下限,应浇底墒水,并注意保好口墒,不提倡浇“蒙头水”。

5.全面推广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 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区和条锈病冬繁、早发、常发区。

防治的关键技术就是通过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病菌浸染,保护小麦正常出苗,健壮生长发育。?笏

上一篇:制种业面临诸多挑战 下一篇:无公害西红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