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教学 在实验中学习

时间:2022-07-09 03:06:08

在实验中教学 在实验中学习

一、教学回顾

(一)本节是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本课的显著特点是实验活动多、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围绕“分子动理论”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

1. 吹泡泡。

由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2. 喷香水。

课本上是花香,因为不容易找到很香的鲜花,所以我用香水替代鲜花,让学生亲身经历闻到不远处的香水味,理解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3. 红墨水扩散。

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来,将红墨水同时滴到冷水和热水中,观察液体分子的运动,并由现象得出结论: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课堂上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滴红墨水,可能他有点紧张,结果在冷水中滴入了较多的红墨水,有点影响实验效果,所以下次我打算这个实验还是由我来做;另外,为了增加实验效果,我考虑在烧杯后放置一块白纸板来增加对比度,方便学生观察。

4. 肥皂膜实验。

这个实验简单易行、有趣、直观,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现象明显,学生可轻松地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5. 酒精和水混容。

这个是教师的演示实验,酒精要用无水酒精,玻璃管尽量细些,要求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所以我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做这个实验。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事先在玻璃管中点处贴了一个红色的细纸条。为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实验现象我给学生做了简单的分析,课下我觉得还应该在这里给学生增加一个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存在间隙”,把看不见的微观结构通过宏观物体来体现,比如可用黄豆和小米的混合来类比酒精和水的混合,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看不见的分子结构模型。

6. 铅块吊台灯。

这个演示实验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铅块底面要事先处理干净,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而且演示时要用很大的力气将两铅块紧压在一起,尤其对于女教师有点困难。课下我感觉手很疼,为了用力方便和保护手,下次可考虑戴双手套。

7. 注射器压缩液体。

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所以我课前让学生自带没有针头的注射器在课堂上自己体验分子间的斥力,同时也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实事求是的学科!

(二)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上内容安排一课时,本节余下内容安排在下一课时来完成。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活动比较顺利,课堂气氛比较宽松、活泼,学生能用课前自制的工具完成肥皂膜实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由于本节课实验活动比较多,我担心一堂课时间完不成,所以刚上课时语速有点快,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略显生硬。分子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跟分子运动有关,因此,举例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在演示完“酒精和水混容”实验和“铅块吊台灯”实验后,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增加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再归纳出实验结论。

二、教学启示

1.优化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下我询问学生听课的感想,他们都说演示实验太精彩了,像变魔术一样,尤其是“酒精和水混容”实验和“铅块吊台灯”实验,完全超出他们的意料。

课堂上我也注意到学生惊讶的表情,有的学生看到酒精和水混合后管内出现小水泡,而且越来越大,不禁发出“咦”的惊叹!还有的学生看到两个分开的铅块经过挤压后竟吸在一起了,很吃惊,然后又看到铅块下面还能吊起一个台灯,都不禁流露出惊喜的眼神!

2.不断提升实验技能,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

同时,学生惊喜的眼神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他们的眼神告诉我,其实学生内心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或许我们的学生起点较低,能力较弱,但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跟其他学校的学生并没有差异!所以,对于我们的学生,可能需要老师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鼓励,更多的信任,更加细致地讲解,更加灵活的教学技巧,更加生动的语言和手势来打开学生的心门,带领他们进入物理知识的殿堂!所以,我们物理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巧,完善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好的一堂物理实验课有可能成为学生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3.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该节内容充分体现了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做好实验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尤其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发挥物理实验课的优势,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26中)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中的三个“促进”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