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物防雷图纸审核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时间:2022-07-09 01:29:44

浅析建筑物防雷图纸审核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摘要】本文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等防雷规范,结合近些年图审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当前的图审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从外部防雷装置设计、内部防雷装置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图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要点,并对细节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防雷装置;图纸审核;防雷工程

一、引言

建筑物防雷图纸的审核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基础工作,也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加,建筑物及内部设备对防雷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防雷图纸的技术审核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防雷图纸审核是否全面,结论是否科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图纸设计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建筑物防雷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现就防雷图纸审核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二、防雷图纸设计依据的引用

1.防雷图纸的提供

建设单位应该提供建筑物的电气设计说明、低压配电系统图、屋顶防雷平面图,基础接地平面图等,同时还要提供均压环设置平面图及立面图、等电位连接平面图及立面图、等电位连接预留件图、弱电系统配置图、强(弱)电系统电涌保护器配置图及其参数等。

有些大工程,由于分管的人多或其它原因,有时提供的图纸只是该工程的一部分,可能就会影响防雷图审工作的准确判断,特别是高层、人员密集型、重要场所等建筑,一定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齐全。

2.防雷图纸设计依据

防雷设计依据作为防雷设计图纸的指导思想,如果使用了旧的、过时的、不匹配的设计依据,将导致整个防雷图纸设计内容的偏差。从防雷的角度出发,我们目前引用的依据应该是《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但很多设计人员还在引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的有关条款来进行防雷设计,另外建筑物中若有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那么还应在设计依据中引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且其中的防雷设计应满足雷电防护分区、分级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

防雷类别的划分正确如否是防雷设计的关键。很多图纸设计者根据主观想象预测建筑防雷类别,然后在图纸电气说明中随便填入一个年预计雷击次数,所以经常出现一批图纸中,不论建筑规格,年预计雷击次数均为一个固定值的现象。我们在防雷图纸审核时,一定要结合建筑物重要性,内外结构、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建筑内各部位的电气、电子信息设备设置等情况,严格计算出实际的年预计雷击次数,推算出科学的防雷类别。

三、外部防雷装置设计

1.接闪器

现在建筑物接闪器部分的设计基本都是很规范的,多数采用明敷接闪带,使用的材料也能满足规范的要求。但是要注意接闪带暗敷在女儿墙中的情况,不同的女儿墙宽度要求避雷带的支撑高度是不同的,接闪带支撑架如果高度不够,可能无法完全保护到女儿墙,当女儿墙遭受直接雷击时,会造成石块坠落,砸伤地面物体或人员的现象。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可不安装接闪器,但一定要与屋面接闪装置相连接。不同类别的建筑物,屋面防雷网格的尺寸有不同的要求,在图审时一定要注意:一类防雷网格不大于5m×5m或6m×4m;二类防雷网格不大于10m×10m或12m×8m;三类防雷网格不大于20m×20m或24m×16m。

2.引下线

现行的建筑物引下线设计,多利用柱筋作为防雷接地引下线,柱筋的线径一般要求在12mm以上。在审核时要注意引下线布局设计是否合理,包括引下线条数、间隔、位置,四角及拐角处有无设置引下线,对引下线的设计审核比较简单。

3.接地装置

现在建筑物大多数利用基础作自然接地体,审核是应注意桩利用率、钢筋利用情况、接地电阻、基础网格与天面网格布置是否相符合。如果是人工接地体则审核时应注意接地体的形式、接地电阻、安全距离。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

四、内部防雷装置设计

为确保建筑物内微电子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对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特别重要,现代防雷保护不仅要保护建筑物,还要做好对建筑物内部的微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

内部防雷装置包括等电位连接、屏蔽设施、浪涌保护器(SPD)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1.电磁屏蔽

对于建筑物的屏蔽可利用建筑物的延伸金属部件(如金属屋顶和立面、混凝土中的钢筋、墙中的金属板网、格栅、金属支撑结构和管道等)通过其网格化的互连,构成建筑物的法拉第笼,形成有效的电磁屏蔽,屏蔽对建筑物内部的分流和均压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对弱电系统的电缆宜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管线敷设(不宜穿PVC管),屏蔽层和金属管应有良好接地,这将对线路起到很好的屏蔽效果,可减小雷电流通过对电视线缆、通信线缆、控制信号电缆等线缆的感应造成系统的不正常运行。

2.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与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所以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OA或LPZOB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金属管道从不同地点进入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排,并应将其就近连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此类钢筋上。建筑物内所以的电梯轨道、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其等电位连接应以最短的路径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地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体,各导电物体之间宜附加多次互相连接。

3.浪涌保护器

低压电源系统、弱电系统的信号、视频及控制部分应设计多级电涌保护器(SPD),SPD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特别要根据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的规定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设置,并应标明电涌保护器的技术参数。而不是简单地按照线路的走向来确定第一、二、三级电涌保护器。例如很多处于屋面的信息系统设备虽然在线路走向上属于末端设备,但在电涌保护器的选择上却应根据其所处的防雷区来确定,往往应选择第一或第二。

4.供电系统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GB50343-2004第5.4.1第2条),但现在很多设计仍采用TN-C-S系统的接地方式。

在TN系统中,PE或PEN线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引入各楼层的PE线应采用局部等电位连接方式重复接地。

五、结语

防雷图纸审核工作是一项综合技术性工作。可能有些设计人员对现行规范更新掌握了解的不够及时,在施工图纸设计中常出现与现行规范相矛盾的地方,给建筑物防雷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就防雷工程,防雷图纸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特别是重要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这就对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图纸审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图纸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与建设方及时沟通,或直接发图纸修改建议书,确保在工程没有建设开始前图纸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程琳,钱美,袁湘玲.防雷设计图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协论坛(下),2010(11):91-92.

[2]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2010.

[3]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S].2004.

[4]GB/T 21714.1-2008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S].2008.

[5]GB/T 21714.4-2008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S].2008.

[6]杨仲江.防雷装置检测审核与验收[M].气象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贾宝山(1968—),男,吉林集安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防雷。

上一篇:发射台站质量保证系统分析与维护 下一篇:关于降低线损的抄核收管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