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环城水系水质评价与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09 01:03:19

合肥市环城水系水质评价与现状分析

摘要:指出了水质评价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给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依据,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对合肥市环城水系的多个水体的历年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含量,探讨了目前环城水系各水体的水质状况。

关键词:环城水系;水质评价;单项参数法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陈娇娇(1984―),女,安徽合肥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质检测与水环境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047-02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污染物质通过在水体中溶解扩散以及随水流的输移而扩大影响范围。由于污染性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点已从以工业点源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城市污水污染为主。环城水系是合肥市民休闲娱乐和城市旅游重要景观之一。但由于水源缺乏、水体沟通不足、水域水质差,水体丧失了调节与修复功能,制约了人居环境改善和旅游业发展。环城水系的北段及东段属南淝河干流的一部分;西段与南段为原有护城河,现因地形及城市道路被分割成为黑池坝、琥珀潭、雨花塘、银河、包河、杏花、逍遥津等10块相对独立的水体[1]。由于水体长期不流动,水域自净能力差,现状水质一般为V类水甚至劣Ⅴ类。水质评价,是人类科学地认识水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评价方法有监测指数法和生物学指数评价法两类。对环城水系水质评价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2],合肥市环城水系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2002)Ⅴ类水质标准。

2 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价

2.1 雨花一塘出水口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10年雨花一塘出水口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超标,化学需氧量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中2007~2010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52.0mg/L、51.7mg/L、41.9mg/L,41.8mg/L,超标率分别为77.8%、72.7%、58.3%,50.0%,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860倍、1.29倍、0.495倍、0.898倍;2007年和2008年总磷全年平均值分别为0.437mg/L和0.661mg/L,超标率分别为55.6%和90.9%;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22倍和1.52倍。氨氮情况良好,优于Ⅴ类标准,偶有超标。2007~2010年雨花一塘出水口水质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均有大幅度降低,水质有所改善。2010年雨花一塘出水口水质劣于Ⅴ类标准。其中总磷和氨氮情况良好,优于Ⅴ类标准,未有超标。

2.2 雨花二塘出水口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10年雨花二塘出水口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超标,是主要的污染因子,2008年氨氮略有超标。其中2007~2010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2.7mg/L、61.2mg/L、55.9mg/L、55.2mg/L,超标率分别为66.7%、83.3%、91.7%、83.3%,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532倍、1.88倍、0.955倍、0.782倍;2007年和2008年总磷全年平均值分别为0.468mg/L和0.530mg/L,超标率分别为66.7%和91.7%;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50倍和0.908倍;氨氮在上半年均有超标,在下半年情况良好。2007~2009年雨花二塘出水口水质各项指标均变化不大,水质略有恶化。2010年与2009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都有所降低,水质有所改善。

2.3 雨花三塘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09年雨花三塘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超标,2010年雨花三塘化学需氧量超标,总磷和氨氮情况良好,优于Ⅴ类标准,未有超标。化学需氧量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中2007~2010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2.8mg/L、57.8mg/L、56.8mg/L、53.8mg/L,超标率分别为66.7%、100%、83.3%、66.7%,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258倍、1.02倍、1.21倍、1.04倍。氨氮情况良好,优于Ⅴ类标准,偶有超标。2007~2010年雨花三塘出水口水质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水质有所改善。

2.4 黑池坝中部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10年黑池坝水质基本达到Ⅴ类标准。化学需氧量略有超标,为主要的污染因子。总磷和氨氮情况良好,未有超标。其中2007~2009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5.6mg/L、52.7mg/L、46.5mg/L,超标率分别为77.8%、88.9%、75.0%,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700倍、1.06倍、0.575倍; 总磷和氨氮情况良好,均优于Ⅴ类标准。2007~2010年黑池坝水质各项指标总体均变化不大。

2.5 杏花公园水体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年和2008年杏花公园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超标,其中2007年和2008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63.3mg/L和64.7mg/L,超标率分别为88.9%和100%,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10倍和0.840倍;2007年与2008年总磷全年平均值为0.579mg/L和0.445mg/L,超标率为77.8%和66.7%,最大超标倍数为1.12倍和0.595倍。氨氮情况良好。2007~2009年杏花公园水质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水质有所改善。2010年杏花公园化学需氧量偶有超标,总磷和氨氮情况良好,均优于Ⅴ类标准。与2009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都有所增大,水质有所恶化。

2.6 逍遥津水体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10年逍遥津水质劣于Ⅴ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略有超标。其中2007~2010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2.1mg/L、41.2mg/L、40.9mg/L、41.7mg/L,超标率分别为88.9%、40.0%、50.0%、58.3%,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440倍、0.510倍、0.455倍、0.450倍;氨氮情况良好,优于Ⅴ类标准。2007~2009年逍遥津水质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水质有所改善。

2.7 包河水体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09年包河水体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超标,2009年氨氮略有超标。2010年包河水体水质优于Ⅴ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偶有超标,总磷情况良好,均优于Ⅴ类标准。其中2007~2009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6.1mg/L、50.2mg/L、41.9mg/L,超标率分别为77.8%、91.7%、50.0%,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790倍、0.822倍、0.780倍;氨氮情况良好。2007~2009年包河水体水质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水质有所改善。2010年与2009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总磷都有所降低,氨氮有所增大,总体来说,水质有所改善。

2.8 银河水体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10年银河水体水质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均有超标。其中2007~2009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52.2mg/L、44.6mg/L、40.5mg/L,超标率分别为100%、80.0%、58.3%,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820倍、0.392倍、0.462倍;氨氮情况良好,优于Ⅴ类标准,2007~2009年银河水体水质化学需氧量、总磷和 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水质有所改善。2010年与2009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总磷和 氨氮改变均不大,水质变化不大。

2.9 琥珀潭水体监测结果及评价

2007~2010年琥珀潭水体水质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均有超标。其中2007~2010年化学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8.0mg/L、42.4mg/L、45.7mg/L、47.1mg/L,超标率分别为50.0%、60.0%、83.3%、50.0%,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525倍、0.242倍、1.00倍、1.31倍;2007年和2009年氨氮情况较好,优于Ⅴ类标准,2008年氨氮略有超标。2007~2009年琥珀潭水体水质各项指标略有降低,水质略有改善。2010年与2009年相比,氨氮 和总磷都有所降低,CODc略有增大,总体来说,水质有所改善。

3 结语

目前环城水系各水体的水质均为地表Ⅴ类水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超标较为严重,且每年的3、4、5月份污染最为严重。环城水系长期以来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天然降水,但合肥地区的天然降雨补水量很有限。2004年,合肥市启动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建设,利用中水对环城水体进行补水,日补水量在6万m 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城水系水源补给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受中水厂处理规模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补水量有限,同时中水的出厂水质与一般地表水的水质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上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偷排和漏排现象,环城水系水质并未得到有效地改善。2010年5月,雨花塘水质净化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一种新的净化水质系统得到应用,2011年,雨花塘水有望变成清澈的四类地表水质,远离蓝藻和异臭。此次施工安装的净化设施位于地下,可日处理污水1万t。该设施通过把地势较高的“二塘”水送进水体净化设施,通过这个设施,就能将现在雨花塘的脏水变成Ⅲ类水,而洁净的Ⅲ类水注入地势较低的“一塘”后,还会通过一个泵站注入“三塘”。通过这种循环,让3个塘中的死水,形成一个水质自净系统。针对环城水系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其水质,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提高中水的出厂水质;加大环城水系沟通规模,使环城水体流动性加大;加强环城水系的管理,以雨花塘水体净化工程为试点,从根本上改善各水体的水质,同时加大环城水系的监控力度。

参考文献:

[1] 尹成国,陆 伟.合肥市环城水系沟通设计[J].江淮水利科技,2008(4):14~15.

[2] 陈永灿,郑敬云.多因子水质评价方法及其对三峡库区水质的评价[J].水利,2010(6):61~62.

上一篇:国内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新进展 下一篇:行为学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