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7-09 10:09:35

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体育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传统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可以改变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比以前事半功倍。

二、采用各种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干巴巴地讲授,会使小学生本能的好奇心、参与欲望和表演能力受到压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生理、心理疲劳,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效率。若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优势,课堂教学酒会变得丰富、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同时,教师教学热情高昂,语言简洁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投入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激发出对学习的无限热情。

三、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四、注重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与学生的体质锻炼

要通过多种渠道与途径,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业务能力,拓宽教师的眼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观念。让全体教师认识到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与智育、德育是并驾齐驱的。学校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要先育心、育人、再育知识,育人、育心首先要育一个健康茁壮成长的身体,而体育教学正是充当了这个角色。俗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有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五、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另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做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 、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六、强化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憧憬,可塑性很强,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情感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心理学认为,让学生更多地在活动中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让他们自己去反复尝试成功与失败的滋味,以面对将来更多更新的挑战。体育情感教学还方便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有利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各种游戏比赛,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转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勇敢坚毅、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教师要结合实践教材内容进行教育,可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协作、维护集体的教育;通过中长跑教材,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等;通过讲授全运会、奥运会及世乒赛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强国的现实。

上一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开心识字,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