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编写

时间:2022-07-09 09:25:56

浅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编写

【摘 要】本文从时展的需要,来探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编写,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才编写提供借鉴平台。让高职的学生学到实用的英语,以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教材;改革创新;语言应用能力;教材编写

0.引言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已经对人才的要求和劳动市场的需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技术型人才将成为市场的新宠儿。因此,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的中心建设放到与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十分重视。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之一的英语课程也同其它学科一样,正在为迎合新的形势而进行着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这种改革与创新向我们提出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未来社会和行业对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如何?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能否达到这种需求? 在校的学生对目前的英语教学反映如何? 教师的意见是什么? 诸如此类问题,都应该在实施具体教改方案和教材建设之前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

1.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现状

在了解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现状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教材?传统派把教材看成是教师灌输知识的依据,这种教材的内容大多以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上到下的灌输”,类似于‘填鸭式”教学;现代派则把教材理解为“对学生学习的刺激物”,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这种教材的内容比较注重交际,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下到上的诱导”。对于教材的功能,Hall(1995)把它定义为以下几个方面:交际的需要;长期目标的需要;真实性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需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和使用的需要而编写的一套教学方案。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材是延续着传统英语教学的教材。传统英语教材十分注意“灌输知识”,内容多以“知识”为主,这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阐述和分析为主,传统的教师普遍认为:作为教师,就是“教书”——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而对于学生会不会用,所授知识与就业关系大不大,他们考虑不多。就教学中的练习而言,传统的教材提供的练习往往是围绕课文中的语言形式而设计的习题。师生对待练习的方式就是,学生做题,教师解题,学生记住错误点以求下次别错。师生对待疑问的方式是,学生答题,教师答疑,学生机械性地被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性被抹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也随之减弱。传统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缺乏重视。因此,出现一套教材反复使用多年,甚至不同的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却使用同一教材。

高职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人才市场的需要来进行因材施教的。时代改变了,供求关系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现代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编写,也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些调整和变革。

2.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2.1 继续给学生打好语言知识基础

如果没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就谈不上发展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一个英语学习者发音准确到位与否、词汇量有多大、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如何,始终是衡量其外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这是英语教学的共识。如果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没有办法掌握,何以谈灵活运用?实际中的英语“语篇水平”、“交际能力”、“信息获取与传递能力”、“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这个现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打好语言知识基础仍是我们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编写英语教材时也应该照顾到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再做适当的提升。

2.2 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在强调继续给学生打好语言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应把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和写作课有机地纳入编写教材体系中。语言的应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不要僵化地理解培养能力就是专开几门课程的事。事实上高职院校的英语学时有限,教材的篇幅和容量也有限。关键是指导学生多参加英语活动,多接触英语材料,多实践,并在实践中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去体会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当然,从教材的编写体系上应多体现这些为好,如课外活动建议,课外阅读书目介绍等。

2.3 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扩大词汇量的积累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在英语教学中也应该以语言的交际为主,增强语言的对话,思想的交流。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扩大词汇量,只有有足够的词汇才能听得懂、说得出。因此,在教材编写方便,应该注重日常英语情景对话和记忆词汇方法的介绍,让学生们现学现用,从而体现教材的完整性、实用性、科学性。

2.4 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中西融通地编写教材

英语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语言,西方人在研究和学习英语的时候,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学习方法,有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新概念英语》就是一套很好的教材,它从词汇、语法、语境、短文的选用上都是比较有代表,也比较适合中国人学习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教材编写,使教材的使用期、应用性能够与时俱进,让教学的步伐能够跟得上国际的脚步。当然,不是所有先进的理论都适合高职院校,扬长避短,西为中用,在采纳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删减的。

2.5 编写特色要体现教学的目的。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要体现在编写教材中。特别是英语教材的编写,更要注意到实用性。要特出地反映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均可得到发展,要充分体现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遵照按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的原则组织选材。

2.6 教材编写的选材应该‘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教材编写的选材宜‘循序渐进”,以满足学生成绩不断上升的需要。如果在教材的选材方面没有坡度,一册到四册坡度不大,甚至一册的选材比四册还难,那么,学生会在逐步地学习中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进步了。另外,教材的编写宜“因材施教” ——不同专业所使用教材的难度和精度应该不一样,对于教材的编写者,我们也应考虑这一点。比如说,对于艺术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前者所使用的教材就内容上来讲更宜穿插一些艺术知识,而后者的教材则应更多的涉及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穿插在英语的课文中得以体现。就内容难度而言,艺术专业的难度肯定要比计算机专业的难度低。

3.结语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作为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院校的生源和办学条件相对本科院校而言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我们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困难更大。我们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工作困难,深入探讨各方面的问题,以一种科学和严谨的作风,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切合高职实际的范本。

参考文献:

[1]左春明,杨前.21世纪高教教材建设的展望[N].中国教育报,2001—03—02.

[2]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3]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潘懋元. 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沈桂琴(1978-),女,江苏如皋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讲师。

上一篇:浅谈变电站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地基施工沉降的分... 下一篇:浅谈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自我调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