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

时间:2022-07-09 08:24:44

关于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

摘要: 语码切换是指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方言)之间转换的行为。对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主要是在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两个层面展开的,文章对国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言语产生与言语理解中的语码切换行为和机制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语码切换 切换代价 切换代价不对称性

将掌握两种及两种以上语言或方言的个体定义为双语者,这些个体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转换的行为都可统称为语码切换。一般而言,当双语者从正在使用的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时,相比于无切换条件下,反应时会变长,错误率也会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语码切换代价。同时,如果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不同,语码切换的代价就会受到切换方向的影响,这被称为切换代价的不对称性(Asymmetrical switching cost)[1]。对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言语产生与言语理解两个领域,产生过程中的语码切换是指双语者在说话过程中同时使用了两种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语码切换是指双语者阅读包含两种语言的文字材料或通过听觉接受两种语言[2],且研究表明这两个领域的语码切换行为是不同的。那么,在言语产生与言语理解中为什么会存在切换代价及代价的不对称性,言语产生中的语码切换行为与言语理解中的语码切换行为有何差异及产生原因是什么?本文在总结这两个领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回答。

一、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结果

对语码切换及其代价的研究主要是在言语产生与言语理解两个层面进行的。以熟练双语者或非熟练双语者为被试,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对拼音与拼音文字,拼音与表意文字之间的语码切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这些研究的实验材料从小的语言单位——词的后缀、义符等过渡到词汇水平再到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或句子,从而比较全面地解析了双语者语码切换的特点与机制。研究得出,在言语产生与言语理解中的语码切换代价大小的方向是不一致的[3]。

1.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结果

研究者主要采用图片命名范式研究双语者在言语产生中的语码切换行为。祁志强等(2009)让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在校大学生在可预期条件下完成图片命名的切换任务,结果发现,用英语命名时切换条件下的反应时与无切换下的差异不显著,但在汉语命名下切换条件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无切换的反应时,即认为熟练语言(汉语)的切换代价显著大于非熟练语言(英语)的切换代价[2],这一结论在另外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认可。有研究发现,藏—汉—英双语者在使用藏语(熟练)—英语(相对熟练),汉语(熟练)—英语(非熟练)命名图片时,均出现了切换至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大于不熟练语言的代价[4]。甚至将实验材料扩展到具有语法或句法特征的短语,以熟练汉—英双语者为被试,选取具有表达差异的汉英空间方所短语和表示量具有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的汉英短语的图片为实验材料,也得出了用熟练语言(汉语)命名的切换代价显著大于非熟练语言(英语)。同时指出,虽然汉英空间方所短语的差异和表示量的短语对应与否会对语码切换过程产生影响,但是对两种语言的切换代价的影响不显著,证明了语言熟悉程度是切换代价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1]。郑瑞洁(2010)用图片命名作业考查了非熟练汉—英双语者的语码切换代价,证明了反应情境对语码切换的影响。她在未改变其他任何实验条件下,将线索与图片的时间间隔(SOA)由800ms改为500ms与1250ms,结果发现三种SOA条件下,两种语言均出现了切换代价,但是在切换代价的对称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800ms和1250ms的SOA下,两种语言的切换代价差异不显著,即出现了切换代价的平衡现象,反之,在短SOA(500ms)下却出现了切换代价的不对称性现象,即切换至汉语的代价显著大于切换至英语的代价[5]。

这些研究从最简单的词汇水平(只涉及单单根据背景提示用相应的语言进行图片命名)到具有一定特征的词汇和短语水平或变化反应情境等,揭示来自心理词典内外因素(文字本身的特点、语言熟悉度及呈现情境等)对语码切换过程及代价的具体影响,同时当熟练程度不同的语言在进行切换过程中出现切换代价不对称性现象时,研究者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大于非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

2.言语理解中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结果

在言语理解领域,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采用相应的研究范式考查语码切换代价的来源(源于心理词典内还是心理词典外)及切换代价及其代价大小问题。祁志强等在2009年和2010年用词汇判断范式之真假词判断任务,分别对汉英双语者在预期条件和不可预期条件下的语码切换研究均发现:在英语条件下切换情况中的反应显著大于无切换情况,而在汉语条件下切换效应不显著,即说明非熟练语言(英语)的切换代价大于熟练语言(汉语)的切换代价[2][3]。这一研究结论在对三语者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研究中用真假词判断范式对汉—英(不熟练)和藏—汉(熟练)—英(不熟练)双语者的中文和英文语码切换及代价进行了考查,结果发现虽然这两类双语者的中英文词加工差异显著,但是他们的语码切换趋势相同:在无切换系列和切换系列下,对中文词反应时和错误率差异不显著,对英文词的反应和错误率差异显著,体现出中文语码切换代价不显著,英文语码切换代价显著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了语言之间的熟练程度对语码切换及代价的影响[6]。张积家等,采用词汇判断的研究范式考查了藏—汉—英三种语言之间的语码切换及其代价,结果发现藏语—英语,汉语—英语两组熟练程度差异显著的语言之间出现了切换代价的不对称性,即非熟练语言(英语)切换代价显著大于熟练语言(藏语、汉语)的切换代价[7]。在对熟练程度这一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研究者引入了其他的变量考查语码切换行为。冷佳萍(2011)采用跨语言掩蔽启动范式考查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语义判断任务中的语码切换及代价,发现启动刺激的可视状态会影响语码切换行为结果,即当将启动刺激调至不可视时,只有当汉语(熟练)词切换至英语词(不熟练)时出现了代价,而只有当将启动刺激调至可视(100ms)时,汉语词向英语词切换与英语词向汉语词切换的两个方向上均显现出语码切换代价[8]。也有研究基于词汇水平,变化汉语词义符和英语词后缀的特征,发现语义特征(义符和后缀)的改变对语码切换代价没有影响[9]。

上一篇:小议怎样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下一篇:浅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