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声乐训练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09 07:41:04

关于民族声乐训练的几个问题

摘 要: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浅谈了民族声乐训练中的几点问题,即:声要自如、气是基础;加强民族风格韵味的演唱训练;对学生加强感情、表演、舞台实践的训练;对民族声乐事业发展的一点认识,并在文章结尾处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想法。

关键词:民族风格 演唱训练 感情 表演 舞台实践的训练 想法

一、声要自如、气是基础

民族声乐对声的概念,是适应中华民族欣赏习惯的声音色彩。只有练得声音响亮、宏大、音域宽广,音色圆美,才能歌唱自如,持久不衰。声要自如,气是基础。

歌唱的呼吸不像生活中呼吸那样简单,而是具有高度技巧性的运用,需要不断学习、磨炼,才能达到歌唱的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气息要保证嗓子轻松,不要造作的大呼吸量,特别是唱高音时,不要在气息上再加不合理的力量。要用最恰当的力量敲出最舒服、最响亮的声音;要照顾整个发声器官的配合;气息、喉部、共鸣配合的最合理,才是最合理的声音。歌唱的呼吸力度也必然是正确发声机能的结果,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又是正常的使用,呼吸肌肉才能自然地成长健壮,从而逐步增长了它们的控制能力。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迈向了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高峰的第一步。

二、加强民族风格韵味的演唱训练

演唱上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训练,二是地方特点的训练。语言对演唱上民族风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对语言已经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如:大家所熟知的“五音”“四呼”“十兰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演唱时要求学生字头、字腹、字尾要紧密结合。

对学生除进行语言上的训练外,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民间演唱上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山东民歌中就有它自己的一些独特风格的唱法,下面简略谈谈这些唱法。1.舌尖颤音:这种唱法就是一般所说的“打嘟噜”。它的效果犹如“珠落玉盘”之声,多用在衬词上。给人以轻巧、别致、欢快、振奋之感。对烘托歌曲的情绪和增强地方色彩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唱法在山东民歌中很多,如:《对花》等。2.假声:假声是指较高的头腔共鸣,声带局部振动所产生的一种声音。它的特点是细、亮、弱,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在风趣幽默的山东民歌中运用的最多,如:《歌唱大生产》等。3.波音:波音一般是在长音上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较大幅度地上下波动的唱法。这种唱法大都运用在辽阔、高亢、抒情、优美的山东民歌中,如:《唱秧歌》等。4.直音:没有明显的音波,真声成份较强,一般时值也较长。这种唱法多在高亢、粗犷的山东民歌中出现。如:《馋大嫂》等。5.滑音:一个音进行到另一个音没有明显的音阶音程过渡,而是逐渐滑到某一个音上。滑音又分上滑和下滑,它对加重语气很有效果。山东许多民歌中都有滑音的唱法,如:《赶牛山》等。6.颤音:有规律地将演唱音急速颤动一下,颤音在山东民歌中大多表现柔和甜美的感情。演唱要轻巧不要过重。在山东民歌中有《棉乡四季》等。7.顿音:所谓顿音就是把音符唱得短促带有弹性。在山东民歌中,多是表现跳跃欢快的情绪。如:山东民歌《卖饺子》等。

三、对学生加强感情、表演、舞台实践的训练

1.感情的训练:我们知道。对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演唱时的感情训练。要求学生演唱时,要有激情和乐感,既便是唱没有歌词的练声曲,也要唱得抑、扬、顿、挫,优美动听。要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词意,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演唱时要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为了达到此目的,让学生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多接触一些其它艺术形式,增加知识、开阔眼界。2.表演的训练:教学中对学生演唱时的表演也要加以辅导,根据作品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演唱时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这有助于感情的表达,处理恰当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学好表演、台词、形体等课程。3.舞台实践:对学生来说舞台实践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组织多种形式的演唱活动,这对改进教学是十分有益的。

四、对民族声乐事业发展的一点认识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在其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认识和实践,不断掌握和创造、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我们应进一步研究他们形成的不同特色,到底包括着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语言文化、声乐方法、地域民族审美特征等内容。我们既不能笼统地依他们为样板来建设现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不能完全摆脱他们的创造,使我们的建设成为空中楼阁。问题在于我们应十分清醒和科学地对他们进行分析、研究,现在已不是模拟再现他们的时代了。因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建设,已经进入专门学校.成了专门的艺术学科。它不能只讲模仿式的师承,只讲“科班式”的口传心授,师徒一门更不能武断地定为某人、某声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庆霞:《我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思索》,《齐鲁音苑》,1987.1。

[2]李桂林:《关于民族声乐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3.1。

张丽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徐红磊: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VC++实现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