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骨折的康复护理

时间:2022-07-09 06:51:53

外伤骨折的康复护理

[摘要]骨折是一种常见外伤。不同部位的骨折,不同程度的骨折,需要不同的护理措施。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入手,介绍康复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外伤性骨质;康复治疗;增强骨质

外伤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一旦不慎造成了这种伤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到很大影响。如果在受伤后,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并严重影响伤者一生。因此,外伤骨折的护理在康复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

一、骨折的概述与治疗原则

1、1骨折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骨头折断了的意思。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医学上把由于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的骨骼断裂,称为外伤性骨折。骨骼看似坚硬,实则脆弱,很多看似“轻微”的意外都有可能把骨头折断。骨骼在人体中担负着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的的重要使命。一旦骨骼受到损伤,造成“折断”,对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必定带来严重影响。

1.2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要治疗骨折首先就要复位。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即将移位的骨骼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而康复治疗虽然看起来只是三分之一的作用,却是肢体功能得以恢复的重要保证。

二、康复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可以说骨折后能否痊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良好的康复治疗。功能恢复是骨折康复治疗的主题。在治疗过程中,应尽早制定完善的康复程序。通过骨折的康复治疗,可以维持和促进局部以及全身的血液、淋巴循环,以及新陈代谢,改善肌肉功能,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缓解消除疼痛、水肿、挛缩等症状,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受伤肢体的作用,恢复伤处的功能。

2.1石膏治疗

当采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时,应应注意局部处理,消除肿胀、控制疼痛、减少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和骨质疏松等骨折病的发生。尽早开始进行功能训练,以尽快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但在这种康复治疗过程中,应警惕“石膏病”的发生。因为固定可能导致伤处的残疾或者功能障碍,造成肢体如肿胀、肌肉萎缩、骨痂形成缓慢、皮肤调节失衡等不良状况。解决的方法可以是缩短外固定的时间,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另外则要有一套高效、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必不可少的。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上肢骨折,主要是进行握拳,伸屈、手臂旋转等活动;下肢骨折,主要是进行踝关节伸屈,小腿肌肉和股四头肌的收缩,还有多注重膝关节及髋关节活动。

2.2手术治疗

当实施手术治疗时,一般在术后数天手术的疼痛感缓解后,便可开始功能训练。手术治疗骨折大多无需额外的外固定措施,可以加快康复的进程。

第一阶段:一般在术后第1周内进行康复的消肿措施,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第二阶段:术后第2周内进行不负重的关节活动,因为没有外固定的束缚,这种关节活动很快就可达到这种要求。

第三阶段:术后第3周开始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做准备,可以给四肢做一些负重或应力锻炼。

通常,伤者只需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并重返工作岗位。这样就提供了早期锻炼的机会,避免了“石膏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但有些伤者术后仍要采用外固定措施,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制定更加适用的恢复训练方案。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仍未找到最完美的方法确保骨折一定愈合。实际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等三种骨折愈合不良状况。骨折延迟愈合,是指愈合由于受到干扰,使过程拖长,但仍能继续愈合。如:局部水肿,骨痂出现晚,骨折线仍存在,长期不能愈合,但伤处无硬化或封闭现象。骨折延迟愈合虽然使骨折愈合较慢,但仍能愈合。这就要求我们能尽早消除不利因素,采取正确的固定以及功能锻炼。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正常的修复过程已完全停止仍达不到骨性愈合。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局部肿胀、无力,骨折端硬化,髓腔各自封闭,骨折间隙增大。这种状况必须再次进行手术,切除骨胳硬化部分,打通髓腔,修复缺损,并重新进行固定。

三、康复阶段

3.1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是指由骨折复位不理想、固定不确切或过早拆除固定导致愈合的位置未达到正常要求,而出现的畸形等状况。对畸形较轻、影响不大的伤者,可不进行处理。但对畸形严重、肢体功能影响较大者必须进行手术矫正。一旦发生愈合不良,则应视具体情况,尽早作出相应的处理,争取把不良愈合顺利转化为良好愈合。同时,在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骨骼的二次受伤。在制定功能性恢复训练方案时,要注重适量和适度原则。警惕由于固定不当、运动过多等原因引起的骨骼错位、二次受伤。

3.2营养治疗

此外,为了避免骨折的发生或是达到骨折后的快速恢复,首要就是保持骨骼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步行、行走、慢跑等轻松的有氧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骼可承受的压力,使骨更加健壮。平时应注重钙的补充,多食用含维生素D的食物。钙可以增强骨质,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多吃鱼类、蛋类、动物肝脏和奶制品。防患于未然,不论骨折的预防还是康复护理,我们都应牢记一个原则――“早”。

3.3饮食调养

一般来说,受伤有1至2个星期的患者,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应多给他们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而且应以清蒸或者炖熬为主,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特别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

受伤有2至4个星期的骨折病人,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虚弱,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那时可适当补充营养,像骨头汤、鱼类、蛋类及动物肝脏等食物比较好,同时也要多吃一些萝卜、西红柿、青椒等,这些食物可满足骨骼生长需要,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张作君.针刺、艾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2).

[2]黄伯灵.针刺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1991,12(6).

[3]熊芳丽.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11).

上一篇: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顽固...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优化模式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