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认知方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链构建

时间:2022-07-09 05:11:10

基于用户认知方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链构建

〔摘 要〕通过分析不同认知方式用户的信息行为,对构建基于用户认知方式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链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数字图书馆立体化服务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认知方式;图书馆服务链;图书馆服务

1 研究现状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Tennant,1988),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和风格。大量研究指出,认知方式的影响遍及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部领域,它不仅表现在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到个性心理特征方面[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A·威特金(HermanA·Witkin)对认知方式的现代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研究(Witkin,1954),提出了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Palmquist和Kim(2000年)研究了用户认知方式对Web网络数据库搜索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其它类型用户,场依赖的初学者频繁使用系统的嵌入式链接。Kim、Yun和Kim(2004年)对50个大学新生的网络搜索策略实验性研究[3]。结果表明:进行选择性搜索时,场独立型的用户首选基于关键字的方式来提高精确性或者复检性。场依赖型的用户偏爱更改选项和尝试由搜索引擎提供的选择方案。Fordetal(2005年)进行了个体差异对网络搜索策略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平的逻辑搜索和场独立型认知方式存在联系,高水平的逻辑搜索与场依赖型认知方式存在联系。EnriqueFrias-Martinez(2009年)根据“用户认知方式对数字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用户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具有不同特点,用户的认知方式会极大的影响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我国最早关于“认知方式”研究的文献是1982年张厚粲关于“关于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场依存性特征的调查分析”的研究,之后逐步出现“认知方式”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通过个体认知方式差异,促进课程教学方法改进、个性化教育等方面。将其应用到图书馆服务方面的研究甚少。

2 建立基于用户认知方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链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图书馆进入数字化,用户借助网络访问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各种联机数据库等所有电子资源。

2.1 资源使用障碍为满足众多专业学科用户文献需求量大面广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须购置大量电子资源。但这些资源系统彼此孤立,信息的存储结构、信息组织方式、查询方式及访问界面各不相同。查询过程中,用户需分别进入不同的系统,熟悉各种电子资源的访问使用方法,在各资源库之间来回切换,同时单位数字图书馆使用过程中都有地域、IP范围限制等,均对用户使用过程中获取信息难、过程复杂等障碍。

2.2 用户行为习惯国外学者对用户的认知方式引发的不同信息行为研究表明:无论是场依赖型用户还是场独立型用户,都习惯于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从事各种活动。用户使用非图书馆网站查询信息,如利用Google、baidu、GoogleBook、GoogleTalk、网上书店、书评网站、网络社区等简单易用的工具获取信息。导致在用户环境中很难发现数字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站)获取信息的数量下降。要处理高校图书馆日益丰富的馆藏资源低利用率和用户信息需求与获取信息行为间的矛盾,融入与用户的信息活动及教学科研过程,本文作者试图研究从用户认知方式入手,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对馆藏资源、技术、人员和服务要素进行有效规划,建立立体化服务链进行探讨。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基于用户认知方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链构建Mar.,2013Vol.33 No.33 数字环境下不同认识方式用户的信息行为分析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不同知识背景和技能用户表现出不同的信息行为和偏好,呈现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特征。为获取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用户在数字图书馆获取信息的信息行为,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从3个角度共设计了13道选择题(多选),1道文字反馈题,共发放163份,回收122份,有效问卷119份。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文献获取用 户顺序途 径科研教师百分比硕、博士百分比本、专科生百分比渠 道图书馆网站(本校、大型图书馆等)969446数据库(专业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9210028学科网站(学科门户、资源导航等)687618Internet(搜索引擎、网络免费资源等)506097科技查新73142其他途径471621习 惯自主检索8994100自主检索+寻求帮助73316委托检索34132行 为单库、跨库简单检索(题名、关键词等)859173单库、跨库高级检索(题名、关键词等)888521站内一站式检索5943100专业检索281823.1 科研教师、博硕士用户表现出较强的场独立性层次越高和学历越高的用户在信息活动中的信息行为表现为场独立的比例越高,主要是科研、教师用户。他们主要是获取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信息,专业性强,对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源来源比较清楚,习惯对所需信息进行分析,倾向以外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与高水平的逻辑搜索联系。同时具有较高的检索技能,善于开发自己的内部指示和重构他们的知识,善于学习客观的、抽象的资料,不易受他人影响。对专业数据库、图书馆网站和科技查新来获取信息的比例比较高,多习惯采用自主检索,达到94%;单库、跨库高级检索(题名、关键词等)行为较高,大部分文献都能通过所在单位图书馆购置的文献来满足,当所需文献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其他方式,如文献传递、委托查询等方式获得。表现在科研立项、定题跟踪活动中,他们对图书馆文献的有序程度要求较高。

3.2 本专科生用户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学历层次越低的用户的信息行为表现为场依赖的比例越高,主要是老年科研、教师、专本科生。他们在学习阶段,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较少,信息意识较弱,信息检索技能缺乏;同时图书馆缺乏普及型宣传教育,尤其是文献数字化后,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源,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图书馆到底能为其提供什么?检索活动中倾向以内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与低水平的逻辑搜索联系;乐于使用外部成熟的社会架构,倾向于寻找外部的指示来处理和构建他们的信息,善于学习感性知识。主要是通过Internet(搜索引擎、网络免费资源等)来获取文献信息,习惯自主检索,并且在检索过程中100%习惯用一站式搜索方式来检索所需信息,或者简单检索,他们对信息检索工具的易用程度要求较高。

4 不同类型用户对图书馆服务链的要求国内外关于用户的认知方式引发的不同信息行为研究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场依赖型用户还是场独立型用户,一是依据自己的学习层次、自己掌握的检索知识、自己所需的信息等来从事各种活动,使用易获易用的途径查询信息。

4.1 场独立型用户对服务链的要求场独立型用户一般拥有较好的信息检索技能,在获取目标信息之前,擅长对该信息进行局部分析,后到全局的信息处理过程,逐步在信息查找获取过程中建立整体性检索框架。主要表现在科研、教师、硕博用户,他们希望在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过程中有一个从网站资源的界面分布、资源种类、资源类别到资源查询等清晰的框架,一条功能性强的服务链。如学科导航、学科门户、分类数据库等功能性较强的信息查询工具,使资源能够清晰有序地供用户选择浏览和检索利用。典型的是许多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学科导航库,它将重点学科的相关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类型一般包括学术网站、数据库、教学资料、组织机构、高等院系、研究中心、专家学者、专业论坛等内容[4]。馆内资源、

馆外资源收集组织馆藏总库、学科导航、

专业数据库、检索工具、

个等规划建设信息技术人员功能强大的

图书馆网站图1 场独立用户服务链

4.2 场依赖型用户对服务链的要求大部分场依赖型用户信息检索技能水平较低,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较多依赖现有的检索系统,喜欢在学习开始时就对整体的学习内容有一全局的了解,偏爱从全部到特定部分的信息处理程序。如专本科生,一方面他们的层次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他们掌握的信息检索技能有限,主要倾向使用基本搜索作为主要选择,更加依赖作者、标题、期刊,较少依赖词组和短语进行简单检索,高级搜索使用的比例较低。不擅长独立通过图书馆查找某一专业的信息,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整体查询功能要求较高,希望从数字图书馆一站式的获取相应文献,部分用户会直接向相关人员寻求帮助,图书馆可从资源整合角度来考虑。如一站式搜索。异构数据库资源整合系统,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接口,将用户的检索请求转化为不同数据源的检索表达式,并发检索本地和因特网上的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源,并对检索结果加以整合,在经过去重和排序等操作后,以统一的格式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资源总库、学科导航、

专业数据库、检索工具、

个等统一检索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站内资源

整合作者、标准题、期刊等信息检索途径简单易用的统计检索平台在线咨询图2 场依赖用户服务链

5 数字图书馆立体化服务链构建根据不同类型用户表现出的信息行为及其对数字图书馆服务要求,数字图书馆服务链功能围绕着用户需求、信息行为和信息资源建设展开。建立“资源、技术、服务、用户”的图书馆立体化服务链,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整合系统更加适应用户知识利用行为,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5.1 “人”是实施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桥梁“人”是数字图书馆服务中最活跃的要素,主要包括图书馆服务人员和用户。服务人员是读者与图书馆服务之间的桥梁。主要包括信息人员、网站建设人员。信息人员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组织分类工作,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除了信息收集、组织、处理技术,还需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收集相应信息,同时自己的专业特点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动态。网站建设人员主要是对使用网站的用户群,对网站的功能进行规划、网站建设、网站后期的文字编辑、页面布局、界面美化、后期维护等工作。要求他们不断的了解读者的信息行为特点、学习先进的网站制作技术及后期维护的知识学习,以保障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用户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在利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不断的给图书馆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促使图书馆服务不断改进和提升[5]。图3 用户认知方式数字图书馆服务链

5.2 可近易用的资源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保障资源是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类型、结构、存取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户信息活动汇总,保障其获取文献信息使用权比拥有权更有实际意义。为满足用户需求,资源一要全面,二要有序,三要有先进的信息设备。通过信息人员收集包括馆内、馆外、internet等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并根据用户的信息偏好对其组织、存储,整合,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分类,形成馆藏资源总库、学科导航库、特色资源库、自建的资源库等,通过图书馆网站主次分明,将用户常用资源按使用频率排列,呈现给用户。

5.3 用户满意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出发点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除了向用户提供简单的文献借阅,还要提供经过加工、整理、分析后形成学科知识的服务平台。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网站的访问可用易用性”和“服务内容的实现程度”。依次对该网站的目的、网站的用户群进行分析,功能模块进行规划,布局进行设计,美化操作界面,然后将准备好的资源由专门的编辑人员通过网站的对应模块呈现出来,让用户很快了解到该馆的丰富的资源。开展一些符合用户认知方式的信息服务,如图书馆资源总库浏览查找、数据库包括专业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学科导航等的查找浏览,查新服务、委托查询、个性化定制、馆内一站式搜索、在线服务、文献传递、检索技能自主学习等服务,让用户从资源发现到资源获取,从“自主查询”到求助“馆员”到“自助式服务”,各类都能通过自己的信息行为满足信息需求[5]。并通过“外网端口”,采用访问并发数限制和用户注册等方式,让用户能够随时获取校内数字图书馆资源。

5.4 良好的技术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手段技术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支撑。开放、互动、参与、共享是Web2.0技术最显著的特征,从交叉、立体、多角度为馆员和用户的知识互动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拓展了图书馆和用户在实体与虚拟两个环境之间的“切换”。一个成功的图书馆网站,关键在于网站建设及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好用易用程度,用户进行访问的速度、浏览、下载文献的方便程度。图书馆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馆员的信息服务提供网络手段与服务支持,实现无缝沟通互动,延伸图书馆实体和虚拟的服务空间,体现“用户中心、服务创新”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厚粲,郑日昌.关于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场依存性特征的调查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2,(2):12-15.

[2]吴晓英,朱劲松.国外基于认知方式的个性化数字图书馆满意度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2):15-17.

[3]吴晓英,王应.国外基于用户认知方式的图书馆服务研究及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0):26-27.

[4]冯向春.高校图书馆对校内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J].图书馆,2011,(1):100-102.

[5]吴晓英,郑辉昌,周庆.数字图书馆互动立体化服务环境构建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0,(3):27-30.

[6]胡昌平,张敏.面向国家自主创新的知识信息服务支撑体系构建[J].图书情报知识,2009,(2):12-16.

[7]何茵.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点与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1):41-42.

上一篇:云计算环境下基于负载平衡的数字图书馆虚拟机... 下一篇:面向电子商务领域的学术期刊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