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23 01:13:30

高校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它是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研究兴趣的关键。无机化学分上、下两册,上册是理论部分,抽象难理解,下册是元素部分,知识琐碎难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就不能还是按照通常的教师“灌输式”的讲授、学生被动去听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行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1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掌握

初入学,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方法还不甚了解,对化学的学习比较迷茫,在面对课程理论性比较强,接收较大信息量的情况下,他们有时感到恐慌,甚至有的会产生厌烦心里,更有甚者想着转至其他专业[2]。因此在开课之前,先跟学生讲授如何端正态度,改变思想,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抛开以前高中的题海战术,老师监督下的学习,转变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性掌握知识点。由于新生的化学基础不同,对于无机化学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情况,在讲授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简化,形象化。引用生活中实际的物体或已经学习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如在讲授量子数时,将主量子数对应的能层和角量子数对应的能级分别形象的类比为楼层和楼梯。讲授分子轨道理论时,引用高中物理所学习干涉理论,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的形成分别类比为两波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这样,在讲授时,学生能很容易的理解掌握,提高授课效率。

2注意内容的衔接,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整个无机化学课程分成三大板块,即物质结构、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其中物质结构贯穿整个无机化学教学,以基本原理理论为辅助,全面展开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用途[3]。元素部分的知识不论是在整个无机化学,还是在以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占据很大的比重,然而,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大部分时候,元素化学单纯的被认为是教师的“描述性”讲授以及学生的简单“记忆性”的知识,因此元素部分的教学就与我们预期的效果相偏离。针对元素部分内容多,难掌握的特点,在教学时要改变教学方式,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既要抛开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也要摒弃让学生自学的模式。无机化学理论部分不是与元素部分知识点脱节,而是起着更好的指导作用。教师授课时要能够对教材进行全面掌握,通过对教材灵活自如的驾驭,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元素部分分为非金属和金属两部分,非金属部分化合物种类多,涉及的性质特点也较丰富。比如说氧化-还原性的大小比较,掌握起来就较困难,找出所学知识的衔接,运用电化学理论正确的来判断。元素化学每一章都有电势图,根据电极电势的知识,电极电势越小,说明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反之,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也就越强,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非金属氢化物、各含氧酸及其盐的还原、氧化性顺序,因此可以促使学生对化合物性质很好的记忆并掌握了。再如物质的热稳定性,带动学生运用物质结构中的极化理论进行判断,让学生通过极化理论的几点影响因素来自己总结各物质热稳定性的相对大小。对于金属部分,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比较多,要想更好的对其性质的掌握,可以按照由点到线再到网的模式[4]。例如金属Sn有+2和+4两种价态的化合物,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如下图:从图1可以看出,将知识系统化构成一个整体,形成知识体系。从图中学生很容易掌握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而不再死记化合物的性质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督促学生自己按照上述这种方式,总结其它金属的性质及化学反应。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才能更加掌握的牢固。

3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提高学生关注度

大学新生要军训,缩短了无机化学的教学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授效率,扩展了课时容量,提高了课时效率[6]。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全部使用多媒体,虽然在多媒体课件中,学习的重点一目了然,但是学生都有手机,很多时候需要他们做笔记,他们都是直接用手机摄像头直接拍摄下来,至于课下想起来看的并不多,这样就学生形成惰性,也更加不利于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在无机化学的讲授中,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讲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分子在三维空间的结构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出来,同时再结合实物教学模型,学生很容易集中精神,在脑海中形成影像,同时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罗列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点。又如讲分子轨道理论时,因为该理论非常抽象,运用语言表述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学生认为难理解而且乏味,而采用多媒体Flas将两原子轨道通过同号和异号重叠形成的分子轨道图形这一动态过程进行模拟演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很好的理解了成建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的实质内涵,此时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分子轨道能级排列顺序时,学生也能很快的跟上教学步节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引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无机化学时,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么多的知识,好像跟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以至于他们在学习时没有动力。因此,在讲授无机化学内容时,尤其是元素部分,我都会结合元素在生活中的用途或者生活小故事。比如说,在讲授卤素章节的时候,首先导入卤素可以用作化学武器,像德国和法国在战场中用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催泪弹中的液溴,然后引申出作为化学武器的原因,这就可以导出元素的性质了。而在讲到双氧水的时候,联想到生活中美白化妆品含有这种物质,进而引出它的氧化性质,还有讲到后面的过渡金属Ti,给学生演示形状记忆金属材料的特性,以及TiO2可用作生活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材料等用途。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化学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离开实验那它就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开设实验课时,要抛开老师讲如何做,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的“灌输式”教学模式[7]。这种模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了。所以,在开设实验课时,要秉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有一些陈旧的实验,如说滴定实验、溶液的配制实验,学生在高中都学习过,可以选择开设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趣味实验,如彩色温度计的制备,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鸡蛋壳中Ca含量的测定等等,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献的查阅,通过阅读文献,自己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经过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科研能力和素养,如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5结语

在面对大学生越来越多,然而学生的化学水平普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形象化,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讲授,结合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化学学科科研的精神和素养。这样,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为化学专业培养高水平人才。

作者:吴艳玲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下一篇:绿色化学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