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财产可供执行

时间:2022-07-08 09:49:51

浅析无财产可供执行

【摘要】案件的执行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对法院的声誉甚至司法系统的权威更有着切实的不同效果。但执行案件又往往存在着执行与被执行难以协调的难处,根源不外乎于无财产可供执行,这是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深的关键因素。针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以及对出现此情况的分析、总结与探索,不难从当事人、法院、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法院的立案、审判、执行不同阶段采取措施,这有利于执行的顺利、有效解决。执行案件的特殊性,又不得不使法院的工作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最后的防范,也就是针对无财产可供执行、不能执行案件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救助。这使我们一方面可以解决执行案件的彻底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从中吸取经验,从而获得执结案件的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利完成案件执行。

【关键词】执行 无财产 应对措施 执行经验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少平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人大代表、全川人民作出“四项承诺”,即:有诉必理,努力让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有判必公,努力让有理有据的群众打得赢官司;有访必接,努力让申诉的群众诉求有门;有执必果,努力让胜诉的群众及时实现合法权益。为保证这“四项承诺”的实施,省高院将做到“五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进一步落实公开审判制度,进一步健全涉诉工作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以上合理且切合实际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院顺利执结案件的阻碍及有效、可靠方案。

一、案件顺利执结的首要障碍――无财产可供执行

无论哪个时期、哪个阶段,案件的执行问题都存在于各个法院,这不仅与当事人自身情况有关,而且与执行法官甚至审判工作存在一定的关系。

1.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特点

(1)我们从全国法院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来看,通过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可了解到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数量成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严重制约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2)权利人因受到伤害生活遭受巨变,基本生存条件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不能接受生效裁判执行不能的实施,从而使执行案件矛盾容易激化。

(3)执行处理难度大。一方面法院为穷尽执行措施耗费大量的司法资源多方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为防止权利人因权利无法实现引发突发性事件,法院要做大量的法律释明以及稳控安定工作,影响了执行工作效率。

二、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成因

1.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导致无财产可供执行

在该院受理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中,民间借贷和借款合同案件较多,大多数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差或者根本无履行能力。由于当事人民事活动不规范,对对方的资信情况没有认真核查,在对方没有进行合法担保的情况下发生经济往来,经济纠纷发生后,执行时才发现,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差,有的根本无履行能力,导致案件无法执行。如金融部门盲目发放贷款,加之部分被执行人缺乏诚信,有的可能是故意骗贷,案发后,有的无执行能力,有的不知下落,导致执行不能。

2.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导致无法准确调查其财产状况

该院受理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中,超过30%的案件因被执行人长期下落不明,导致无法准确调查其财产状况。在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案件中,被执行人从立案到执行一直处于下落不明状况的案件占较大比例。该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由于一直无法查找被执行人的下落,只能采用公告送达和缺席判决的方式审理。此种审理方式本身就执行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时,往往发现无财产可供执行。

3.错失执行时机导致无财产可供执行

执行实践中,因错失执行时机导致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占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总数的比例较大,错失执行时机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类:

(1)被执行人抗拒执行导致错失执行时机。少数被执行人抗拒执行,借年龄大或者身体有病、故意让老年亲属出面阻挡等方式,在执行时以死威胁,导致案件搁置,法院考虑到社会效果及稳定和谐,只能将案件暂缓执行。暂缓执行后导致错过最佳执行时机,以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

(2)行政干预导致被执行财产转移。在涉政、涉企、涉及农村基层组织的案件,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导致案件无法及时执行,以致被执行人财产流失,无财产可供执行。

(3)因协助执行人的原因导致财产流失。在执行案件中,有时存在协助执行人不积极配合案件执行的情况,使得案件执行延误时机,最终导致无财产可供执行。

三、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意见和建议

1.针对部分被执行人是有财产的,就是执行法官找不到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实际,建议建立“反规避”、“反逃避”机制。通过与金融系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动,借助公安系统网上追捕措施,对被执行人实行网上追查,建立起“反规避”、“反逃避”机制,限制被执行人从事一切经济活动,一旦发现被执行人财产(金钱或实物),立即扣下。

2.在建立司法执行救助机制时,建议只将重大、暴力、突发性刑事犯罪案件,侵犯人身权案件,交通肇事案件的受害人纳入救助对象。

3.将民诉法第233条第5项“无力偿还借款”修改为“无力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扩充其适用范围,扩大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的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顾建华. 完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执行程序[J]. 2010,20-21.

[2]付勇. 市南法院对无财产执行案件实行执行退出机制[J], 中国审判.2009,12-14.

[3]张工.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结案问题探析[J], 人民司法. 2009,5-10.

作者简介:唐运芝(1987-),女,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法学。

上一篇:刍议影响刑事司法鉴定科学性之人为因素 下一篇:浅谈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