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交流

时间:2022-07-08 08:52:47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交流

摘 要: 师生互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对话”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场景模拟等方面,诠释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融合。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对话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的成效应与师生互动的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互动的不协调甚至是难以开展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因此,认真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不协调的原因,采取若干切实可行的方式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一、“对话”教学模式的内容特点

1.强调对话的核心主题。将整个语文课堂看成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对话场,始终围绕着一个对话核心主题展开对话。“对话”式语文教学强调对话的核心主题来自于学生和教师对文本的整体感受,还文学作品应有的完整性。所以,在教学一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来确定一个对话核心主题。对话核心主题或者从认知角度、或者从思想角度、或者从情感角度进行概括,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而确定。因此,对话式语文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感受。

2.力求还语文课堂最质朴的特色。教学本身是一件很朴素的事情,孔子培养学生、苏格拉底启迪青年,都凭借着最单纯的手段——语言,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影响到无数人的心灵,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已不同范围和程度地陷入“作秀”和“浮华”的怪圈。因此,语文课回归本质是许多有思想的教师的追求。该模式在教学中有着最单纯的线索,即紧紧围绕对话核心主题开展思考和对话,这就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通过各个依托点生长出繁茂的枝叶,撑起一片富有活力的天地。该模式下,教师主要是组织大家对对话核心主题进行思考,使学生的认识不重复、语言具有个性、感情真诚,在围绕核心主题的对话中充满智慧。

3.强调“对话”方式的多样性。对话式教学力求将各种形式的对话融合在一起,动静交替,这就涉及对话的形式问题。其实,对话并非仅仅是出声的行为,在很多时候,个人对文本的默读和品味,也就是学生与作者、与作品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这样的语文课堂对话中,一要保留课堂中静态的心理紧张,同时也要将部分静态的心理紧张转化为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时间分配。学生处于动与静交替的状态,其注意力也呈现出张与弛结合的状态。

二、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对话沟通

1.课堂提问中的话语沟通师生互动。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前提是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有效的提问形式,使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发、组织、碰撞、交流、对话等桥梁或纽带作用。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让学生从提问中获得启发、活跃思维,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师生互动。

2.课堂讨论中的话语沟通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是课堂互动中教学环境最自由宽松的、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一种互动行为方式。讨论一般是先设计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步骤地展开。例如在《我的战友》第一堂课结束后,有学生向老师建议,让老师组织课堂讨论,以使同学们都有发言的机会。我接受了建议,第二堂课上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安排学生就《我的战友》一文的段落划分、人物形象及故事高潮部分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概括小组讨论的结果。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后自己推荐代表来回答问题,从而既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又打破上课教师点名、学生被动回答的惯常场面,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分组讨论时学生们热火朝天,可讨论中的课堂秩序却很差。一些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声音也越来越大,甚至干扰到其他班的正常教学。分组讨论结束后,轮到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室却又安静下来,没有学生愿意主动站起来概括本组讨论的情况,最后还是由我从各组学生中“钦点”“代表”回答。这堂课的互动显然是不成功的,我临时安排的分组讨论及选代表汇报没有充分考虑这个班学生的情况,引导也不够。课后也有其他老师提醒,实际上像文章段落、情节这些内容让小学生讨论意义并不大,因为这些属于客观性比较强、争议不太大的话题,小学生实际上对这些话题不太感兴趣。

由此可知,课堂讨论中讨论问题的确定、讨论方式的选择、讨论对象的引导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课堂讨论的效果,尤其是对心理上正处于发展期的小学生,更应该细心设计,精心引导。

3.场景模拟中的话语沟通师生互动。由于小学生具有喜爱直观、生动的事物的特点,因而教师在以师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手段的同时,应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场景模拟,包括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与手段,以使小学语文课教学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增强小学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曹冲称象》公开课中,H老师根据曹冲称象的3个步骤,让学生用水盆、玩具象、石子、秤等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写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称象办法:用曹营中的士兵代替石头,士兵直接站到船上,直到船沉到做记号的地方为止,再称出士兵的重量,更方便;把河里的水一桶桶往船里倒,等船下沉到记号处,算算一共倒了几桶水,称一称一桶水的重量,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堂公开课教学,师生话语融合,互动效果非常好。

小学语文教学中场景的模拟目的是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借助现代技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H老师在教学中的场景模拟做到了这一点,师生之间话语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互动。

参考文献:

[1]赵嫚莉.试析师生互动的形式化——对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观察与反思[J].学科教育,2004(9).

[2]宋尚琴.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话语转化方式的对比研究[J].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版,2008(2).

上一篇: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 下一篇:在职校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