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应写出浓浓的故事味

时间:2022-07-08 05:24:12

记叙文应写出浓浓的故事味

当读到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经典作品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它们是尺水兴波的典范。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也应写出浓浓的故事味,使情节波澜起伏,让读者或牵肠挂肚,或惊喜万分,或扼腕叹息……

要想让记叙文表现出浓浓的故事味,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草木有枯荣,事物本身就是复杂曲折的。因此,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是写出故事味的前提。如优秀作文《一个天真的女孩》中的片段:

在一个淅沥的雨天,我没带伞,只好在公交车站等车,冷得我直跺脚。一个小妹甩开手中的花伞,要送我回家,我心想:这个姑娘真好!快到家了,我向她挥手道别,她突然叫住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哥哥,帮我签个名吧,我要竞选班长,所以出来帮助别人。”我愣在那里,无奈地写上我的名字。我抬头望望天空,墨云翻飞,天一直在哭泣……

这个片段选材典型,情节变化多姿,揭示了功利风气对校园的侵蚀,令人沉思。

二、选择恰当的叙述顺序

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运用顺叙,成章快速,但易流于平板单调;运用倒叙,造成悬念,能扣住读者心弦,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运用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可使情节更为起伏、完整、严密。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其效果也迥然不同。如优秀作文《心雨》,文章开头就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病床上的父亲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就着急地追问:‘孩子,孩……’倔强的泪水不断流淌。”接下来用:“将事件翻回故事的开端”作为过渡,引出了原委:“父亲严厉而慈爱,瘦小的身躯独自将整个家扛起。凭着几亩玉米地的收入供孩子上学,他的孩子从小懂事,成绩优异,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孩子执意拿着哨棒守夜。当他看见一个黑影窜入田地时,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对那人当头一棒,结果却使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文章用倒叙手法,开篇设置悬念,扣住读者的心弦,再加上情感浓郁的语言,成为考场标杆作文。

三、灵活运用艺术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情节曲折,以造成“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常运用以下手法:

1.巧设悬念。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螺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巧设悬念一般包括“设悬”“释悬”两个环节。如作文《好奇心》的开头:“为什么?两个人都上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两个老人为什么这样做?开头巧设悬念,令人疑窦顿生。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秘揭底,得知这是奶奶对爷爷的关心、温情与爱,“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读者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深受感动。

2.抑扬交错法。记叙文中的“抑扬”通常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综合等形式。通过“抑扬”,文章情节跌宕,意味深长,对人物本质展现得更加彻底。如优秀作文《画》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抑:陈述张副市长作画水平不高,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愿出价两万五,有买画贿赂的嫌疑。后扬:张副市长嫌价格过高而不愿卖画,似在抵御贿赂。再抑:在孙老板再三请求下,张副市长答应他三天后可以取画,可见抵御受贿的防线似已被攻破。又扬:张副市长听夫人说他参赛的《百竹图》水平偏下,大吃一惊,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再扬:退休后的张副市长收拾老伴的遗物,发现《百竹图》获一等奖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深深体味到妻子的良苦用心。

3.结尾突转法。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吸引到这个方向上去,层层推向高潮,笔锋陡然一转,突然揭晓另一种结局。这种陡转,如奇峰突起,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即常说的欧・亨利笔法。如优秀作文《绿色生活》中的片段:

A市靠山,境内有湖,野生动物资源丰富,A市领导班子决定顺应时代潮流,打造绿色生活,建设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区。奠基那天,A市领导基本都来了,不料一只在附近栖息的野鸭,撞伤了翅膀,被一家晚报记者披露。第二天,环保局刘局长立即叫人去拯救那只野鸭,亲自探望受伤的野鸭,并被推选为野鸭康复后主放人,获得“爱护动物的模范”等众多名头。刘局长很高兴,决定带着家人祝贺一下。点菜时,刘局长让家人先点,最后加了一道特色菜“清蒸野鸭”……

这篇精彩的微型小说,题材有强烈的现实感。结尾“加了一道特色菜‘清蒸野鸭’”,如石破天惊,出乎意料,让主人公原形毕露,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要写出具有浓浓的故事味的记叙文,方法固然很多,有一个原则不能违背:必须符合生活逻辑,不能故弄玄虚、节外生枝、胡编乱造。

上一篇:心目中的那个人 下一篇:让考试“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