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7-08 03:55:26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提高,需要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得以落到实处。因此,学生以及老师,要自觉行动,认真、深入地提出相关策略,并且将其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围绕学生备课

教学中我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根据教学资源设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学生备课,让学生在教学中便于发挥主体作用。目标的设计化大为小,聚零为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我采用真正能让学生收获、实现教学目标的实实在在的方法,不追求形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实现。同时,我经常有目的地重演或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突破口,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中国大的教育形式,决定了小学生都是进行集体学习,即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学习。老师作为教学的导体,要顾及到所有的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平等公正的教学。有些老师存在偏心等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总是只点自己喜欢的那几个学生回答问题,而对其他的学生有点冷漠。这样做是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的,甚至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容易使小学生形成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所以,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不同学生的课堂问题,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被老师重视,并且让所有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且还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实现教学互动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利用祖国语言文字内涵丰富和言意未尽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们放飞心灵的翅膀,从而激发想象力,引导他们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开放性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学得更自主、更活泼,能力发展的更快。为此,教师要通过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我国,一味追求升学率的老师大有人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受到阻挠,让小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扰。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让每一位小学生能够好学并且乐学。作为语文老师,要淡泊名利,真正地从学生的长远考虑,在课堂上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生词或者句子之外,还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老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撒下爱和智慧的种子,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并且明白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要让小学生的思想依照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具备明辨善恶的能力,才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正确的处理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六、参与积极性评价调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以往的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造成评价模式的单一性、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吸取教训,调动全部课堂主体,参与多途径、多形式的评价,如学生间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师生间的评价等活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而且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将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研究,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王晓旭.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2).

[2]张雨.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 教育艺术, 2010(11).

上一篇:桑园饲养芦花鸡技术要点 下一篇: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