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时间:2022-07-08 03:13:19

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意味着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对事物敏感而又好奇,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因此利用体育课特有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素质教育和引导,对他们未来人生画卷的描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与引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的观点如下:

一、在理解和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必须同时考虑整体性、发展性和社会性

1.必须树立教学目标整体性的思想

体育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作是完成学校整体目标的重要任务来完成。为此,在开展本学科教学工作时,要充分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合作,在完成本学科主要教学目标时,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本学科教材的各方面内在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如: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智力素质;同时,利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器官功能这一特殊的功效,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提升学习成绩;利用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获得强壮的体格,可提高劳动能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体育课中掌握的各种技术动作可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劳动技能。

2.重视教育目标的延伸发展

(1)从纵向看,要求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必须与终身体育接轨,要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只有着眼未来,让学生终身受益,学校体育才能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功能,反之,如果学校体育局限于学生在校时身体等方面的发展,这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素质教育,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对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他们利用上课时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开展课余锻炼并形成习惯,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横向发展而言,我们应当将课内目标与课外目标结合起来,将学校体育与家庭娱乐休闲以及群体体育结合起来,使学校体育为家庭体育、群众体育打好基础。反过来,丰富的社会活动也为学校体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3)从学生身体内部发展而言,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首先必须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认真研究调查,然后再根据班级、个体间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充分挖掘学生运动方面的潜力,发挥所长,发展个性,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和主体性

1.重视教学对象的全体性

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发展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法时,必须着眼全体,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运用集中、分层、个别指导等教学组织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首先必须把能全面发展学生各种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均衡发展,而且便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并为学生所喜爱的体育知识技能为主,以完成体育教学;其次是对每堂课的内容组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其三,在努力完成体育教学本质目标同时,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种内在的因素,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智力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培养。

2.重视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所以,体育教学过程必须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主导作用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有利于和服务于主体地位的发挥为目的,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采用教学手段时,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绝大多数学生惧怕讨厌且锻炼价值不大的内容予以缩减,对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价值不大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要予以。充分运用学生乐于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适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努力以学生各方面发展为前提,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在运动中不当的行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品质,坚决反对体罚和歧视学生;其三,对一些有运动天赋或特长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与训练,积极向专业的运动队推荐与输送,充分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使他们的人生更灿烂辉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合实际,勇于探索,在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锻炼和发展,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学应遵循的规律。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七中学)

上一篇:开发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英语听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