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明秀栖霞山

时间:2022-07-08 02:57:55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朦胧间,我仿佛看到李香君身披大红的斗篷,在斑驳的小径上徘徊,一转身,那印在雪地上的脚印一步一惊心。

乾隆实在是一个不安分的皇帝,他在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三年的27年间,不在北方京城的皇宫里好好呆着,数次南巡,竟然六上宝华山,五进栖霞寺。乾隆所到之处都建有行宫,其中栖霞山的行宫规模最大。1757年,47岁的乾隆二次南巡,到了栖霞山便欣欣然提笔作诗《游栖霞山》,称栖霞山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并在山中留下了很多亲手撰写的楹联和匾额,有时连藏在山林中的几块石碑都不放过。

紧邻长江的栖霞山由三个山峰组成,中间的凤翔峰最高,海拔286米,像一把太师椅的椅背;南边的山峰势如卧龙,人们称它是龙山;西边的山峰状若伏虎,也称做虎山。栖霞山叫伞山也称摄山,然而,它最终得名与南朝宋代名士明僧绍(即明征君)的字是分不开的,长期在山上隐居的明征君字即“栖霞”。

宋代的官宦和名士经历过沉浮之后,往往会倾其所有,舍家为寺,这在当时成为风尚。山中的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中峰的西麓,原来是明征君的私宅“栖霞精舍”,后来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这里称功德寺,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就这样,栖霞寺成了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到现在还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供人瞻仰朝圣的主体建筑。

在栖霞寺门前,寺院的方丈传真法师接待了我们。栖霞的明秀,似乎从“栖霞古寺”与侧门额书“六朝胜迹”和“千佛名蓝”的蓝底金字可以见得。善恶轮回,是人世间传播的最朴素的道理,佛修来世,求神拜佛是一种形式,所以寺内的香火一直都很旺盛,诵经声不绝于耳。善男信女们匍匐在地,虔诚地拜佛,悠扬的钟声一下一下的,在人的心底泛起一阵一阵的涟漪,像雨水滋润着庄稼,一天的烦恼顷刻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在传真法师的引导下,一一在佛祖的脚下,为长明灯添加了香油。烛火摇曳着温暖的光,恍惚中有种时间和空间的倒错,像是把人直接渡到“六根清净、无欲无求”的“禅界”。

我想每一个人到了佛门,都会有一种冲动,扔掉尘世的一切,去过“惟闻钟磬音”的生活。古往今来,有此念头的不乏其人,就像很多人向往“闲庭小径草萋萋”,但也“怕听空梁落燕呢”的声音一般,真心能与尘世决绝的人是不多的。除了特定的历史环境,比如因为被逼无奈而遁入空门,前来避祸的;也有由烦恼而走向菩提,躲开笔阵书林,衣香鬓影,到万籁俱寂处听钟磬之声的。当然,也有真正做佛学的人,譬如弘一法师。他在经历了世事的纷扰后,终把红尘看破,全身佛寺,求证涅。他圆寂前留下了的“悲欣交集”四个字,对于芸芸众生而言,七情六欲也只能浓缩为“悲欣”,斯人已去,留给人的只有寻访的脚步。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南京是一个文化堆积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的是帝王将相的霸气和大把大把的文化遗存。栖霞山的厚重显然是有区别的,金粉流彩的金陵既有“十里秦淮”的大开大阖、妩媚妖娆,又有栖霞山溪涧幽谷这样娓娓道来的景致,相互衬托,尽现完美。这里与秦淮河畔鳞次栉比的酒肆歌楼、水面上的桨声灯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十里秦淮”是金陵的前台,那栖霞山就是金陵的后台。

前台是风流浪漫的,十里秦淮始终张开她温香华丽的面孔,有夜夜笙歌的缠绵。后台是落寂的,她深藏不露,气质婉约,虚怀若谷,繁华过尽的惆怅之中依旧气宇轩昂,举头望青天。能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是非比寻常之人。只有到国破家亡、改朝换代、繁华落尽时,才会有人想到这里。“夜夜长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云磨。”在落满叶子的空山里面,用别样的情怀俯瞰江城烟景,耳闻近树鸟鸣,一定会暂时模糊了自己的身份,忘却了尘世的纷争,心灵仿佛被清泉涤荡过……山为水之源,水为山之境。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在这里流连的人,心是澄明的,置身于画境之中,夫复何求?

下山时,踏着满地的沙沙落叶,心早已波澜不惊了。当桃花亭出现的时候,我一下子怔住了,如此轻易就与“秦淮八艳”的李香君相遇了吗?那个忠贞爱情,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的倩影一下子出现在脑海中。这时,仿佛有桃花的香味从典籍《桃花扇》里缭绕开来,我钻进历史的册页之间寻觅她的芳踪。在历史的横断面上,流落风尘的女子也不完全是堕落的,这类女子天性里有异秉,能在污泥里开出自己的花。相传,李香君离开媚香楼来栖霞山避难,前台的世界在她的身边轰然消失,她守着一腔热血,在深山中渐渐回归淡泊,在体味自然生命的原始意味里终老。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朦胧间,我仿佛看到李香君身披大红的斗篷,在斑驳的小径上徘徊,一转身,那印在雪地上的脚印一步一惊心。雪,一片一片,飞絮漫天。雪地上有琴,有红泥筑炉新酿的酒。草木婆娑舞蹁跹,微茫灯火共荒村,在这不染尘嚣的栖霞山,我与香君促膝对饮,不醉不归!

上一篇:木化石 第6期 下一篇:童年记趣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