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模式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8 02:01:25

“互联网+”新模式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型的认知资源,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在分析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就“互联网+”下,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论述。只有对传统载体加以改进和提升,不断进行观念和思路的创新和实践,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使得各种思潮接踵而至,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引发的对大学生行为、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愈发明显,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及时调整和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框架,进行“互联网+”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显得尤为刻不容缓。

一、网络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双重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崭新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正视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使得高校与外部世界形成一体,充实了各种教育资源,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而且,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其所带来的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为及时反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型工具。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新载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直观且形象,增强了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实效。

再次,互联网的虚拟性,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非协调关系。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学生可以放松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同样,这也有利于思政工作者隐藏真实身份,从而方便获得及时、真实的思想信息。比如借助于校园论坛,学生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所思所想。思政工作者看到帖子,可以与其网上沟通,为其释疑解惑,非常容易达到效果。

2.直面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及内容复杂性的特点,人们可以自主地领略各种文化和思想。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思想教育的新领域。基于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目前的互联网充斥着西方的强势文化。由于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有些灰暗、丑恶的内容在网络上肆虐,引发了严重的信息污染。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传播迅速,对正在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而言,其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弊端探析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开放的空间。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有义务也有责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升“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开创网络思政工作的新局面。但在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建设乏力。在网站建设方面,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由于技术水平、硬件投入、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以及思政工作者的更新,普遍存在内容枯燥乏味、网页较为粗糙、信息量较少以及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从而无法在思政工作者和学生之间,构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形式多样化。譬如一些高校的思政网站,只限于工作信息,这就好比成为了自身的宣传布告栏,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成了纯粹的工作网。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缺乏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人才的现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职责,仅靠学工队伍来承担是难以应对的。思想政治工作若是要摆脱被动和盲从,就需要主动出击,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

总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教育主体本身素质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则在于我们依然沿用着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忽视了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三、网络化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途径分析

1.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以正确的交互信息,通过网络唱响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拥有高用户量的网站资源。各高校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善于利用这些优质网站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在“互联网+”从容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权,就必须依靠这些网站的较高点击率来带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从而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2.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作,还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技术运用当中,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质,才能进一步了解和熟识网络环境,凭借优秀的信息能力,从网络上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展开教育和管理工作。

3.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思政工作者主动上网,找到工作阵地,是把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做到位的前提。网络起到的桥梁作用,使我们得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从而方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互联网+”所带来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革新。“互联网+”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所带来的作用,要"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资料 :

[1]祝春梅,宋治非.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 2015(17)

[2]庞丽铷,苏琪.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3]谢太平,汤祖传. “微时代”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上一篇:《喜福会》的多元文化主义探析 下一篇:不好!先兆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