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本促教学,以评价促发展

时间:2022-07-08 11:48:43

以生本促教学,以评价促发展

摘要: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是把主要依靠教转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纲要》指出:“课程改革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评价是生本课堂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高点。

关键词:生本理念 以生为本 教学评价 课堂实效

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落实生本理念和评价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究。

一、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本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评价理念要改变

教学评价确立了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因此,评价要全面,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的成绩与进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新的生本评价理念主张“评价的多元化和互动性”。

例1: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例2: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又如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

(二)评价内容要丰富

七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提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 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课堂上,通过各个方面内容的评价,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他们把全心沉浸于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例如评价新课《伤仲永》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握好“导”字关,深入研究自学内容的知识重点是什么,与哪些知识有前后联系,需要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充分思考后,设计一些有价值和思考空间的教学评价提纲,让学生按照教学评价提纲进行学习,并从中学会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

又如评价学生自学《再塑生命》的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1)(4分)你能发现“我”的哪些生活弱点?“我”的生活经历和其他的残疾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2)(16分)请你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设计一个困难来写出你的解决方法。

二、改变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4人小组交流

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

我进行评价学生自学《我的第一本书》的阶段:首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评价提纲:(1)(10分)你认为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如何理解课文第一段?(2)(12分)如何运用资料来理解课后练习?(3)(15分)你认为怎样归纳课文的大意?(4)(8分)你能从生活中回忆一下你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全组学生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大胆的质疑、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都应及时评价、鼓励、强化;学习小组之间可以组内评价,互相评价,组长评价;可以采用评选“最佳学习小组”“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等方式;可以评价学生语文日记;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

评价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时安排一次较大规模的评价活动,这时,教室就成了一个社会的小舞台,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更是评委;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观众,更是评委。

在七上第三单元教学结束后,我安排了一个教学评价活动――“与大自然交朋友”。课前,我带领学生亲自评价自己心目中的“知心朋友”。课堂上,学生按照学号评价十个最佳同学的表现。没有主持人,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井然有序地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每个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评委,评比出了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五人,三等奖八人,其余的为鼓励奖。这次活动,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上台介绍的多达三十六人,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二)学习方式是真正转变

我认为,评价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例如,教学《绿色蝈蝈》一课,我预先设置了几个方面的评价:每人到野外寻找几只绿色蝈蝈,用有小孔的塑料袋装好,带到学校以便观察。课堂上首先对蝈蝈的形状的大小进行评价;其次评价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寻找的经过,并详细地描述出蝈蝈的外形特征。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学习《黄河颂》,我会经常评价类似这样的问题:评价――某个同学谈谈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并说明理由;评价――小组内进行的合作交流;评价――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评价――学生的自己独到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

三、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评价

(一)用评研代替考试

例如在教学《马说》时,学生先在课前评价出已做好的一份自学学案,就在学案上列出疑难问题,找出不明白之句,熟读课文。课堂上一开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轮流汇报自己的做法和心得。教师巡视和参与各个小组之间的评价,这时教师又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然后小组轮流评价展示汇报,共同在黑板上写出评价结果。教师抓住一些动态生成的资源激发学生继续评价探讨“其、之”的用法和规律,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教师素质是重要保证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多奖励,少批评”应贯穿在生本课堂评价过程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3]勒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浅谈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