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地方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课交叉融合教学

时间:2022-07-08 09:27:36

如何改进地方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课交叉融合教学

【摘 要】本文就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在地方医学院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态学实验课中开展交叉融合性教学的思路与措施,并就当前开展交叉融合教学面临的困难与今后开展交叉融合教学产生的意义等方面,对地方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课展开交叉融合性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形态学 实验课 交叉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29-02

目前,地方普通医学院校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将系统性的完整知识分割为各独立课程,对学生而言整体的知识变得零散。作为附属各学科的实验课,因配合理论教学也被分割设置。这样就割断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不仅减少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信息量,还增加了医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学习的盲目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以其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是从形态学角度研究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正常和异常的实验标本加深对基础医学形态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泸州医学院计划将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实验课最大限度地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课交叉融合教学。所谓交叉融合教学是指将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病理学中有较强联系的细胞、组织、器官内容的实验课有机融合,不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能对比观察同一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与异常状态,通过参照、对比学习得出结论。这不仅使形态学知识的系统性、关联化更强,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 传统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

多年来,大多数地方普通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为配合理论教学而设计,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随着系统的医学知识被人为地分割为诸多学科,与之对应的实验室与实验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对同属于形态学的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多个形态学科而言,即使理论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也会因为分段的理论课程安排而让知识点变得分散,既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在泸州医学院学习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这三门课程及与之配合的实验课,学生往往需要通过三个学期才能完成。学生在大一上期学习细胞生物学,观察正常的细胞结构;大一下期学习组织胚胎学,观察正常的组织结构;大二下期学习病理学,观察发生病变的异常细胞、组织等。总结实验课内容分别是:观察正常形态(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状态(病理学)。因此,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作为附属教学,不仅存在相关课程的实验方法相近、部分实验内容重复的问题,也存在联系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点分散,系统性较弱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提高了三门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的难度,这无法满足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持形态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理解、记忆形态学知识,泸州医学院计划进行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交叉融合教学。

二 形态学实验交叉融合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1.以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为原则,构建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

泸州医学院为优化形态学实验教学,增加形态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病理实验室、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整合为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计划对实验教学进行分类编排和整合,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脉络,贯穿正常―异常、健康―疾病的整体性主线,打破长期以来实验课局限于单学科的格局,实现跨学科和跨课程教学,使形态学实验教学真正融为一体。泸州医学院形态实验室现已拥有6间普通实验室、6间显微形态数码互动实验室、2间开放性实验室,不仅实现了实验教学多媒体化、网络互动化,构建了让学生从视、听、思维等多角度进行系统、循序渐进性学习训练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个实验平台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参照、对比学习,避免以往知识点间的相互分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2.融合实验教学内容,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以“正常―异常”的思路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做设计,做到淡化学科界限,对实验内容有较强联系的实验课程采取融合的方式进行优化,减少重复,保持系统性。比如:在学习正常的肝脏组织镜下结构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形态学实验图库、视频资源,对比观察各种病变肝组织的数码切片。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比如对细胞生物学、组织学教师进行病理学知识的培训,对病理学教师进行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知识的培训。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纵向深入、

横向联系的教学方式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总结和研究实验教学方式

每一学期结束后,召开一次实验教学研讨会,总结交叉融合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意见,确保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维持形态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理解、记忆形态学知识。

三 形态学实验开展交叉融合性教学的挑战与意义

目前,对多数地方普通医学院校的形态学实验课程开展交叉融合性教学意味着:(1)打乱形态学相关学科的理论教学秩序,如:将三个学期分开进行的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整合为在一个学期同步进行。对医学知识背景贫乏的大一新生而言,同时开展三门学科的理论课程,难度性偏高。(2)教师知识结构的不适应。开展交叉融合性教学的教师,若要在实验课上融会贯通地传授系统的知识,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对相关学科的内容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3)形态学实验教材需要重新编写,确定新颖、精辟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研制出新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所以,在形态学实验中进行这样的教学改革难度较大,当前实行交叉融合性教学的可行性并不高。

虽然地方普通医学院校在当下开展交叉融合性教学存在重重困难,但随着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各医学院校正积极开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力争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所以,为满足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向系统性、整体性、阶梯形发展,在医学形态学实验中开展交叉融合性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小莉.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6):581~582

[2]王小莉.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J].南方医学教育,2012(2):31~32

[3]李渊、吴淑燕、顾冠彬等.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113~114

[4]张国权、金迅、李辉等.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交叉融合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9):685~687

[5]王琴、王爱梅、肖建英.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解剖科学进展,2013(4):396~397、399

上一篇: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 下一篇: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