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时间:2022-07-08 07:08:07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摘要】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9.1%显著高于对照组62.8%(P0.05), 且不良反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 对继续治疗未造成影响。结论 在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治疗中,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卡培他滨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虽然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及医疗技术不断提高, 然而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生率并未降低, 反而仍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1]。手术治疗是大多数直肠癌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然而癌症晚期患者或术后复发者多需在术后行放疗、化疗,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2]。本院在为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治疗时, 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于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晚期直肠癌患者86例, 其中男52例, 女34例, 年龄34~79岁, 平均年龄(45.6±3.2)岁;其中腺癌39例, 黏液腺癌47例;其中Ⅱ期27例, Ⅲ期59例;患者血糖、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Karnofsky评分均>70分, 且预计生存期>3个月, CTV值为116~319 cm3, 平均(192.3±2.8)cm3。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展开三维适形放疗:用负压带对患者加以固定, 利用CT扫描对盆腔进行定位, 传输扫描图像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于CT重建图像之上对肿瘤靶区、临床靶区及计划靶区进行勾画, 采取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治疗方案加以优化, 计划靶区由95%等剂量曲线包括, 股骨头接受50 Gy照射的体积应

1. 3 疗效判定 在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 行盆腔CT扫描评价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病灶彻底消失且维持时间不短于28 d;部分缓解:肿瘤面积有50%以上缩小, 且维持时间不少于28 d;稳定:肿瘤面积缩小程度不足50%, 或增大程度不超出25%;进展:肿瘤病灶增大程度超出25%, 或出现新病灶。以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9例(20.9%), 脱发16例(37.2%), 白细胞减少9例(20.9%), 恶心、呕吐14例(32.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12例(27.9%), 脱发18例(41.9%), 白细胞减少11例(25.6%), 恶心、呕吐17例(39.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Ⅰ~Ⅲ度, 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 未对继续治疗造成影响。

3 讨论

直肠癌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 其发病与社会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直肠息肉亦是诱发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3]。现阶段直肠癌多采用手术治疗, 然而晚期直肠癌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佳, 或者部分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因此直肠癌患者术后常需采用放化疗的方式展开治疗。

放疗是直肠癌常用辅助治疗方法, 可有效灭除恶性肿瘤患者局部残留的微小病灶, 从而促使患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大大降低, 以实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治疗目的。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射线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维适形放疗射线在直肠癌患者体内的高剂量区分布情况与患者肿瘤临床区的分布情况十分接近, 可促使放疗射线对肿瘤四周正常组织的照射大幅降低, 在实现显著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最大限度降低放疗给患者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该药物可经肠黏膜直接吸收, 给药后可迅速起效。相较于传统化疗药物而言, 卡培他滨引发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且不良反应更为轻微, 患者用药安全性更高。本次研究在为86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治疗时, 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观察组在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给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且不良反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 对继续治疗未造成影响。由此可见, 为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时, 可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同时不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大, 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在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治疗中,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希成, 刘宜敏, 黄晓波, 等.适形放疗联合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预后分析.肿瘤防治研究, 2009, 36(8):702-705.

[2] 李永亮, 刑珊珊, 罗以, 等.替加氟或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31):3460-3462.

[3] 王建芳, 陈遐林, 叶万立, 等.直肠癌术后放疗对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及体积影响观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21(2):147-149.

[收稿日期:2014-07-02]

上一篇:肠梗阻X线诊断价值 下一篇:37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