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生作业的三个“度”和五个“依据”

时间:2022-07-08 06:42:36

设计学生作业的三个“度”和五个“依据”

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要改革“题海战术”,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作业的优化?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学生作业要把握好三个“度”,明确五个方面的“依据”。

一、把握三个“度”

三个“度”,就是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协调好这三方面的关系,将三个“度”控制在一定合理的水平上。

1.数量限度

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如果一味地追求数量,强迫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惫,丧失对学习、作业应有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2.时间跨度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经学过的需进一步巩固的“旧知”,只有两者兼顾,才能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巩固“旧知”。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恰当的时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导致学生马虎应付,草率作业;也不能把作业时间拉得太长,使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点拨,时过境迁,已经淡忘,失去时效性。

3.难易程度

作业留得太深,难度太大,使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自信心丧失。反之,作业太容易,降低了教学的要求,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明确五个方面的“依据”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作业做出设计,其基本的依据是:学习任务的意义,新旧知识的联系,内容与形式,学生的能力水平,可接受的量五个方面。

1.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与学习目标相配合;二是作业相对于学生的经历与生活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作业既可以用来巩固旧知识,同时又可以用来导入新知识,新旧知识适当兼顾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使学生更易接受。这种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虽然对于某些学科,适当的重复学习是必要的,但目前许多反复训练已是过度学习,学生失去兴趣,以应付姿态来完成,等于没有做作业。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变化的关键是切合学生实际,保证学生在作业中的积极学习态度。低年级学生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学习活动的内容。如果形式不断变化,他们可以反复学习同一个内容,作业也同样如此。

4.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任务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是新课程在制订学习目标和进行学习评价过程中非常人本的理念,反映到我们的作业中,就是要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分层作业、超市型作业、弹性作业的推出,为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学生可接受的作业量,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承受度的范围之内

学生是否喜欢是作业有效与否的一个前提,但我们不能认为喜欢了,就可以突破承受度而枯燥乏味地、超限地进行机械反复的作业练习。当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中小学生作业量的限制,是从时间这一单维的量来提出,是不够科学的。作业的量应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从数量的角度看,过多,学生无法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会用机械的方式来应付本应动脑的作业,用抄袭来应付作业检查。量的不足,同样达不到训练效果。合适的数量是教师设计作业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九中学)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学生作文“写前指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