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困难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时间:2022-07-08 06:05:14

解决困难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摘 要:未来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需要一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与人协作共同完成工作的人才,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城市中太多的“城墙”把孩子关闭起来,在该情况下容易把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孤僻的性格,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在教学硬件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硬件不足问题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硬件不足;协作能力

协作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对人的认识、情感、技能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协作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协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自由性、灵活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既可以增强互助意识,又可以培养协作技能,同时,也能暂时解决硬件不足的问题。

我校计算机硬件资源不够“硬”,每次都有几组多人共用一台机器的情况。有一次,我发现两个学生在共用一台机器时,相互帮助协作学习,快速把讲的知识点练熟练后,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几个人通过讨论研究,把知识点进行了很好的应用,并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这让我受到启发,分组学习既可以解决硬件不够“硬”的问题,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具体办法: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灌输竞争意识,并创造竞争的条件

竞争是个人或团体的各方力求胜过对方成绩的对抗,竞争是一种外部刺激,在竞争的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此时不会抱怨硬件差,为什么自己不能独用一台机器?争取优胜的信念更加坚强。协作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同心协力,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慢慢学会了合作,提高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要素实施的程度

1.资源互补原则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个小组,其目的是形成资源上的互补。

2.能力均等原则

小组内人员的实力配备要基本均衡,通过小组内优势学生对弱势学生的“传、帮、带”使得在分组过程中不形成“完全弱势群组”。

3.适时调整原则

在教学中通过发现问题要对小组进行微调,使学生有更宽更有效的交流空间。

三、对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具体的分工

在小组中应确定小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协调、督促、检查、反馈,而不是个人代替小组,把小组内的活一揽子包办。在小组基本确定稳固以后,要集中各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认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并通过组长与成员交流,教师与成员交流,解决小组中的问题。

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明确任务

开展探究性实验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小组只有对探究性的实验内容明确,小组思想才有准备性,行动才有指向性,才能在探究活动中完成共同目标。小组中的任务和内容主要从探究性实验中依据课程发展进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引导工作。否则,突然到位的探究性实验会引发小组“群龙无首”和“茫然无措”的被动僵硬局面,从而使探究性实验“沦落”为“走马观花”,更使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表面化、形式化。探究实验至少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去设计准备,否则该探究活动是无法完成的。

学生按照要求开始工作学习,学生在搜集材料时,事先定好两个人要讲什么,并分头去找可以找到的材料,然后把找到的材料,汇总、整理,讨论、实践、总结,做好讲解或演示操作的准备。

五、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在课前五分钟时间里,合作学生通过你操作,我讲解;你示范,我说明,把他们的收获展示给大家,配合不错,由原来的不想合作、不知怎么合作,到现在配合默契;由开始一人忙,一人闲,到现在两人协商自己应该做些什么,都充分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协作的好处,也可看出学生已经开始逐渐愿意与人协作学习了,也不抱怨多人共用一台机器了。硬件不足解决了,学生能力得到了提升,真是一举两得!

当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我只是根据我的具体情况,在解决困难的同时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城南学校)

上一篇:让历史与社会不再“沉默” 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