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舞蹈中扇子的运用

时间:2022-07-08 04:17:27

汉族民间舞蹈中扇子的运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汉族民间舞蹈中扇子的运用研究,着重阐述了扇子在汉族舞蹈表演中传情达意、延伸和拓展人体功能、烘托气氛、突出主题以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汉族 民间舞蹈 扇子

一、扇子概述

扇子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扇子不光作为生活用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在艺术品中它也有着崇高的地位。并且它还是舞蹈中最常见的道具之一。在近现代的舞蹈作品中不乏用扇子作为道具的舞蹈。

舞蹈道具扇子的种类繁多,但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本人分析和总结认为,舞蹈扇的种类主要有:

扇子作为舞蹈道具,其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方舞种均有应用。它的作用和功能也非常之多,即能抒发作品和舞者的感情,又能展示舞者的体态、舞姿,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色彩和舞台效果的作用。

二、传情达意――扇子作为舞蹈道具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扇子的大小、颜色,配合不同的舞蹈动作,即可以展示青年人热情四射的青春活力,又可以表达少女羞涩、怀春等情感。如王伟、李馨编创的《春江花月夜》借用同名古曲作为舞蹈音乐,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乐府诗的优美意境里,以幽柔的舞姿,细腻的情感,表达了月色下少女的憧憬。柔美轻盈的折扇、轻轻飘动的扇叶、优美灵动的舞姿、伴着幽幽古琴声,让人忘却身处的环境,只能想象到云雾缭绕的山水,给人不愿释怀的安逸与宁静。

而与之风格相反的是热情似火的《红扇》,是由孟艳编创,北京二中表演。该舞蹈向观众展现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激情。一群激情四射的少女手上拿着的一把把红扇,就像一团团年少青春的热情在燃烧。舞蹈中,编导大量运用大幅度扇子的舞动以及扇子的开合,使之发出清脆的声响,象征着青少年心中的热情与活力。

《一片绿叶》是大家都熟悉不过的舞蹈了。它是由高度编导,北京舞蹈学院学生杨玲表演,以胶州秧歌为素材的民间舞。舞蹈音乐选用的是希腊作曲家雅尼的《夜莺》,虽是西方音乐,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胶州秧歌“拧”、“碾”、“扭”、“抻”、“韧”的风格体现。此外,胶州秧歌里的“胸前抱扇”、“推扇”、“∞字绕扇”也在舞蹈中出现,仿佛扇子被注入了生命一般,犹如一片绿叶在舞者的手中上下飞舞。绿扇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片绿叶,它更代表了舞者的情绪,同时也是生命、生机,涓流不息的象征。

三、各地民间舞蹈中扇子的运用

很多地方舞蹈中也不乏用扇子再配合各种舞蹈动作来塑造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性格、爱情、喜怒哀乐等各种细腻的情感。

1.安徽花鼓灯

小花场是安徽花鼓灯表演程序里的一个环节,它是比较抒情的双人情节舞蹈,由“兰花”和“鼓架子”配合表演,“兰花”为主,“鼓架子”配合。《抢扇子》、《抢手绢》是小花场中的传统舞蹈,主要围绕扇子、手绢的掉地、抢和拾,通过诙谐幽默的表演,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恋、嬉戏、逗闹的爱情生活。花鼓灯中“兰花”使用的扇子是约为一尺长的折扇。扇花复杂多变,技巧多样。艺人舞蹈时,扇子随之流动,伴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在空中形成动人的曲线,优美的图案与画面。花鼓灯扇子的主要拿法有:“三指提扇”、“虎口拿扇”、“二指夹扇”、“扣扇”、“握扇”、“夹扇”等;主要的扇花有:“揉扇”、“绕扇”、“遮阳扇”、“侧翻扇”、“蝴蝶飞”和“舀扇”等。既可以表现女性柔美、娴静的一面,又可以表现活泼、调皮的性格特征。

2.山东秧歌

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都非常重视对角色的塑造,它们之间相同点是都用扇子、手绢塑造女性角色的“三到弯”曲线,表现出齐鲁女性的妩媚、大气。胶州秧歌中,女角的表演占主要地位,根据年龄差异和性格的不同分为:翠花、扇女和小。翠花是中年妇女,动作开朗、大方,折扇的拿法有攥扇、提扇、握扇、捏扇 ;扇女扮演的是青年妇女形象,动作温柔、文静,舞姿优美,折扇的拿法是立扇;小扮演的则是小姑娘,手持团扇表演,动作活泼、伶俐。胶州秧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女性持扇动作,就是“抻”。胶州秧歌在做持扇动作时,动作做到位后还要再向外延伸出去,给人视觉延长的效果。

海阳秧歌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善于与劳动生活当中的人物相结合,从生活动作寻找舞蹈语汇。有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都是右手拿扇,左手持绢的女角,由于年龄、性格及身份的差异,他们在统一的动律中又有各自的不同点。翠花持彩扇绕胸,脉脉含情,表现出少女怀春的矜持与羞涩;王大娘动作、力度大,彩扇飞舞,体现了乡村妇女的热情与泼辣;二丑婆子动作中透漏着“艮”劲,体现乡村老妇的神态和情趣。

3.云南花灯

以歌、舞为主的传统小戏,内容题材多采用普通百姓的劳动和日常生活。“崴”是云南花灯的主要动律特征,与各种“崴”的舞步相映成趣的是云南花灯的扇花和手绢花。云南花灯扇花样式非常丰富,分为捻扇类、满扇类、抖扇类、扣扇类、抱扇类等,共有七十余种变化,如捻扇类有平捻扇、捻盖扇、小板扇等;满扇类有平满扇、小团扇、边平花等;抖扇类有顺水流、遮阳扇、晃羞扇等;扣扇有小扣扇、扣推反花、扣绕提花等;抱扇类有单蚌花、月光花、抱提扇等 。繁多的扇花与动作相结合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舞姿,如小鱼呛水、荷花爱莲、凤凰三点头等,它们形成了云南花灯独特的风格,表现了女性秀外慧中、恬静淡雅的性格特点。

四、扇子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舞蹈表演中,由于受时间、空间、舞台灯光等因素的制约,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无法完全表达作品和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借助道具扇子的使用,并配合各种动作和编排,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使作品的人物性格、情感更加直观,更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扇子的使用,延伸和拓展了人体的功能。

如山东海阳秧歌,翠花持彩扇绕胸,脉脉含情,表现出少女怀春的矜持与羞涩;王大娘动作、力度大,彩扇飞舞,体现了乡村妇女的热情与泼辣。这些扇子的使用,使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和拓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五、烘托气氛、增强色彩、突出主题

舞蹈道具都具有烘托舞台气氛,增强舞台效果,突出作品主题的作用。特别是色彩艳丽、大小不一的扇子,根据不同的作品,通过精心的编排和配合各种动作,更具有渲染舞台气氛和舞台效果,增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起到突出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如:《红扇》,一群激情四射的少女手上拿着的一把把红扇,就像一团团青春的热情在燃烧,特别是扇子大幅度的舞动及扇子的开合,向观众展现了青春的力量和青春的激情。扇子在该作品中的运用,使舞蹈道具烘托气氛、增强色彩、突出主题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六、扇子传承的民间文化

扇子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创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扇子原有的功能渐渐退化,正在逐渐被电风扇、空调所取代。作为舞蹈道具的扇子,很好地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如果没有道具扇子的使用,扇子有可能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中国民族民间舞在国内甚至是世界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而道具扇子在民间舞中的地位也变得不容忽视,只有充分分析扇子在民间舞中的运用、揭示它在民间舞中的喻意、以及它的文化背景,才能深刻的了解民间舞中扇子的内涵。

上一篇:旺姆留在大草原上的小情歌 下一篇:中国符号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应用